高铁通车,让发光的城市走向前台
□侯莎莎
12月8日,在济南开往郑州的G4821次列车上,“聊城新三宝”、国家级省级非遗产品、特色美食、莘县蔬菜等聊城好物一一亮相。乘客一饱眼福,纷纷惊叹于聊城丰富的物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高铁上展示聊城好物,有助于推动聊城“高铁+旅游+文化”文旅经济的发展,让城市的厚重历史和鲜活人文借助高铁平台绽放生机。
每条铁路线不仅是带动城市发展的经济线,更是展现城市特色、人文历史的文化脉络线。高铁枢纽就像这条文化脉络线上的耀眼珍珠,承担着展现和传承城市文化的重任。
人们来到一座城市时,最先看到的不一定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也不一定是城市中最具人文内涵的景点,而往往是高铁站、机场等城市交通枢纽。
高铁站作为连接城市内外的文化窗口,其建筑设计要力求展现城市形象和特色。比如,济郑高铁聊城西站站房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展现古城风韵,打造凤凰展翅的建筑形态,寓意高铁给城市发展带来崭新机遇,让人印象深刻。
高铁站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还可以通过景观陈列等展现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位于聊城西站进站大厅的《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巨幅国画长15米、宽3.1米,融汇了光岳楼、铁塔、山陕会馆、古运河等聊城文化标识,让旅客在旅途中感受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两河明珠看今朝——喜迎高铁通车 共赴两河之约”主题摄影展展出200幅优秀摄影作品,展现“江北水城·两河明珠”的大美风貌,让旅客们通过观展了解新时代新聊城取得的辉煌成就……
毫无疑问,系统考虑站场各个空间的环境特点,将文化元素融入场所建构,将体现人们日常生活场景、乡愁记忆的元素融入高铁站中,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人们对高铁站环境的多样化需求,促进文化交流,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