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5版:一城湖·文韵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人迹板桥霜

◇ 刘年贵

读唐诗《商山早行》,我不由得想起儿时寒冬清晨,和父亲挑着沉重的担子,走过山间一座座木桥的情形。

当第三遍鸡鸣响起时,父亲和我已经走出了村子,肩上挑着木炭、红薯或者黄豆,为的是尽早赶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夜里降了一场大霜,四下里白茫茫的。父亲和我一路踩着白霜,肩上的担子也在咯吱咯吱地晃动着,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村口小河边。河上有一座木桥,所谓木桥,其实就是用几根杉木做成的一个木排。

我的故乡在小山村,周围多溪流和山涧,为了方便出行,山里人就地取材,架上稍作处理的杉木就是木桥。往日里通过木桥时,畅行无阻、如履平地。可对于在霜雪天肩挑重担的我们来说,简直是“步步惊心”。

父亲停下脚步,看了看白皑皑的桥面,上面没有行人足迹,桥面的缝隙还结了冰。桥两侧没有护栏,在上面行走,稍有不慎便会滑倒,甚至滚落到河里,如若这样,肩上的货物受损不说,我们也会冻病。父亲神色凝重地放下担子,整了整衣襟,一脸严肃地嘱咐我:“过桥时踩着我的脚印走。”我点点头。

父亲将担子挑在肩上,缓缓抬起前脚踏在木桥上,他身体前倾,好像要把全身的力量聚集在那只脚上。他用力挪动着踏在桥面上的那只脚,确定不会打滑了,才放心地抬起后脚往前踏过去。当行至桥中央时,桥微微下弓,父亲异常谨慎,每一步都走得很缓慢,也很沉重。我感觉他肩上挑的不是担子,而是一座大山,我甚至听到了他急促的呼吸声。

行至桥尾时,父亲的神情轻松了许多,最后一步,他甚至从桥上纵身跳到了路面上。到了对岸,我们回头看着身后那一串串脚印,每一处脚印都是一次心惊胆战的考验。直到这时,我才感觉全身冷飕飕的,过桥时惊出了一身汗,只是当时没有发觉。

行至山涧独木桥时,父亲会从路边折一根粗树枝当拐杖,让我在后面紧紧拉住他的衣襟,他在前面拄着木杖,边走边探路。一小段距离往往会耗费很长时间,走到对岸时往往已经精疲力竭。

太阳出来后,我冻得通红的脸颊和双耳慢慢有了知觉。

多年以后,我才懂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含义,这句诗描绘的不仅是寒冬清晨的美丽景致,更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这种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2023-12-28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3644.html 1 人迹板桥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