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记录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小年琐忆

□ 孙会昌

小时候,期末考试一结束,就该放寒假了,我们便一门心思地盼望着过年。腊月二十二下午放学时,拿着语文、数学两门成绩单和新发的两本十六开的寒假作业,就算正式迎来了假期。一般正月十六开学,若这天正好是星期六或星期天,就向后顺延一两天再去上学。正式假期的第一天,腊月二十三,就是我国北方传统的小年。

小年,是北方民间祭灶、扫尘、吃糖瓜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的小年祭灶神。还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意思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普通百姓家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举行祭灶活动。

糖瓜是一种麦芽糖,黏性很大。麦芽糖抽成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就叫糖瓜。冬天放在屋外,因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很坚实,里边有些微小的气泡,形似“蜂窝”,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正的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剁开,口味稍酸,中间没有“蜂窝”。糖瓜分为有芝麻和无芝麻两种,有甜瓜形、北瓜形。

旧时,老家东阿县家家户户的饭屋里都设有“灶王爷”之神位,他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饭屋北面或东面的墙上,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可以直接将神像贴在墙上。有的神像只印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是男女两神,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的人间夫妇形象吧。有的灶王爷神像上还印有新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此来表明灶王爷的地位。神像两侧还印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此来保佑全家人一年平安。

民间曾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灶王爷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换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刷东西;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贴大吉。”从中也可看出过年时间的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点滴滴金儿,放鞭炮。五子登科乒乓响,气火升得比天高。”这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那种雀跃心情。

祭灶活动多在小年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来到灶房,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上香,供上糖瓜。用糖瓜供奉灶王爷,目的就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瓜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念叨:“灶王爷,好话要多说,不好的话就别说。”这是用糖瓜塞住灶王爷的嘴巴,让他上天汇报家里的情况时别说坏话。

人们用糖瓜涂完灶王爷的嘴巴后,便将神像揭下来烧掉,送其上天。边烧边祷告:“一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王爷上天。骑壮马,添好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多对玉皇进好言。”等到年三十贴春联时,再贴张新的灶王爷神像,以示欢迎他老人家上天汇报完圆满归来。

小年一过,故乡的年味更浓,各家都紧锣密鼓地为迎接过年做准备。每年从小年起到除夕止,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称“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习俗。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此时,故乡到处洋溢着一种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浓烈气氛。

(本版有些文字涉及方言,仅用其音)

2024-01-24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4872.html 1 小年琐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