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蘸糖葫芦烤地瓜

□ 杨士江

“冰糖葫芦——”“刚出炉的烤地瓜——”

每每听到这些带着浓浓乡土味儿的吆喝,我都会驻足,闻一闻那烤地瓜的焦香,看一看那山楂的嫣红,顿时心脾尽悦,味蕾悉被折服。

20世纪90年代初,我刚结婚,也曾经心怀憧憬,规划着我们小家庭未来的美好生活。那时候既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就业岗位,也没有繁荣的市场经济,更没有成功的范本让我们复制,有的只是一颗想大干一场的心,觉得走出去、干起来就是成功。

那时候建筑行业刚刚兴起,能够从农村到县城当一名砌砖瓦工,也是很多壮劳力向往的致富之路。父母把我托付给我们村有名的瓦工师傅赵诗廷,让我跟他学手艺。能跟赵师傅学手艺,是附近几个村砌砖工的梦想。只是,那时的我心高气傲,感觉不能把青春浪费在这砖头瓦块里,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直都作为“二把刀”,给师傅干接手的活,没有真正学到这门养家手艺。

一天晚上加完班,在回家路上的一处小摊吃饭时,我看到临街蘸糖葫芦的师傅在串山楂、熬糖汁、挂糖汁,很是羡慕。工友们都回家了,我还目不转睛地在那里看,直到人家收摊,我才骑着自行车回家。

那时候,从县城骑自行车回家,需要近一个小时。回家后,蘸糖葫芦的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如何才能做到手法如此娴熟?我一直在暗暗琢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心里想的都是如何蘸糖葫芦。终于,一个月后,我的梦想成真。有一天,一场大雪让工地的活计暂停,连着四五天,我都在晚饭后赶到城里,站在糖葫芦摊前看,直到师傅收摊。我一边看,一边琢磨蘸糖葫芦的制作技艺,回来的路上甚至双手撒把,模仿蘸糖葫芦的动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和空手操练,我胸有成竹地架起了锅,模拟“偷”来的技法,滑动、翻炒、扬汤、挂汁,做出了我的第一锅糖葫芦。虽然没有那么精致,但也算是掌握了火候,并在后来反反复复地琢磨操练中变得更加熟练。终于,我在自行车后座上绑上草苫子,在上面插满糖葫芦。我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伴随着一声声豪放又近乎嘶哑的“卖——糖——葫——芦”,卖出一串又一串,卖了一天又一天。卖糖葫芦成就了我的致富梦,也成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在那个年代,外出打工挣钱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也有很多人将之付诸实践。我的几个同学,还有我的表弟,都到了北京,在市场卖鸡蛋,这让我心中发痒。一天,我终于下定决心,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逃离了暑气蒸腾的农田,逃离了挥汗如雨的砌砖工地,到了向往已久的北京。经表弟介绍,我在十八里店蔬菜批发市场找了一份活——晚上给蔬菜批发商卸货,一天能挣四十元钱,这让我非常满足。

两个多月后,国庆节到了,表弟说卖烤地瓜更挣钱,就是需要学习烤地瓜的手艺。曾经蘸糖葫芦的经历,让我坚定了卖烤地瓜的决心。我回到老家,在姑姑的帮助下,找到一个烤地瓜的炉子,仔仔细细地看了炉子的构造。之后,我在家里做起炉子,试验成功后,花了两倍的车票钱,把这一“挣钱利器”放在开往北京的客车顶上,开启了我的逐梦之路。不知是不是因为北京人爱吃烤地瓜,我一天在北京卖烤地瓜的钱是卸菜工钱的五倍,数钱时,我的手在发抖,我的心在澎湃,我躺在出租屋凉凉的被窝里做着幸福梦。

天气越来越冷,生意越来越红火,卖烤地瓜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心生一计,推着烤地瓜的炉子走进一条条胡同,送货上门。这招还真灵,我挣到了更多的钱。在一个雪花飞扬的下午,我推着烤炉走进了一个菜市场卖烤地瓜,却遭到了市场管理员的斥责,他们说我“不守规矩”,还把我赶出菜市场。

经过这次遭遇,我心灰意冷地离开北京,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中。

这是我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经历,是我两次创业的奋斗故事,也是我人生奋斗路上的两个小插曲,现在想来依然让我心潮澎湃。时光流逝,梦想仍在,我们的逐梦、筑梦故事,仍在继续……

2024-03-1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6819.html 1 蘸糖葫芦烤地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