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一城湖·文韵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运河水岸踏歌依然

● 刘学

禁锢了一冬的筋骨,终于可以在春天舒展了。我迈着轻快的步伐,从利民路运河码头踏上运河东岸,只觉神清气爽,情趣盎然。

运河的水是绿色的,它哺育着生活在水城大地上的人们。运河望着他们走出去,又满含深情地迎接他们归来,听他们讲外面的新鲜事,有时也会想起流逝的悠悠岁月。

碧水缓缓流淌,运河的“前世今生”逐渐显现。大运河聊城段开凿于元代,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它是一条繁忙的交通水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唐宋时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期,运河的码头、渡口,运河沿岸的城镇、名山等都成了诗人舒展笔墨的载体。人们的游历、乡愁、未来憧憬等也在运河留下印记。于是,就有了“诗词大运河”的说法。“运河诗词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文思泉涌的诗人,所以有人说,运河是带有文学生命的河流,是“活在文人墨客笔下的河流”。

那就让我们打点行装,跟上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步伐,走一段水路,进入一首诗的境界。此时,王安石身披一件单薄的棉衣背手站在船头,看到春风拂过,百草始生,千里水岸,一片新绿,明月又起,思乡之情萦绕心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带着复杂思绪的诗句从王安石的口中缓缓吟出,成就了诗词里的又一个经典。这首《泊船瓜洲》是晚年的王安石自居住地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经瓜洲(今江苏省扬州市),去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途中的作品。

缥缈的诗句,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开始,一路走向格调清新和境界开阔的高处。诗中的“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调色”成鲜明的视觉形象,诗思深沉,情思浩荡。

我沿着运河向东,又穿过一个桥洞,迎面就看见了清风廊桥,这座桥气势宏大、古朴壮丽。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尚无归宿的情境,可感可画。文学的情思撞上绮丽的意象,给司空见惯的事物赋予了广阔的艺术空间,给人以无限遐想。

载着游客的游船驶过,绿色的运河水拍打着石岸。我望着河水出神,“诗词大运河”流淌着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与梦想。看着碧波荡漾的大运河,就好像看到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朝我们走来。我们期待,笔墨纸砚可以带着震天动地的声响“卷土重来”,在运河沿岸续写新的诗篇,灌溉我们的精神家园。

烟花三月穿越古今,运河水岸踏歌依然。

2024-04-0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8022.html 1 运河水岸踏歌依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