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母亲要当采茶工

○ 王海荣

采茶采到茶花开,漫山接岭一片白。

蜜蜂忘记回窝去,神仙听歌下凡来。

这是《刘三姐》采茶歌里的歌词。南方雨量充盈,温度和土壤适宜,适合种茶,漫山遍野都是茶树。每到采茶时节,采茶女工异常忙碌,为了缓解采茶枯燥的劳作,姑娘们边唱歌边采茶。这样的画面,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近年来,南方的茶园规模不断扩大,有的茶园可达万亩,本地的采茶工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茶农想在清明前采摘一些优质的茶叶上市(俗称“明前茶”,是一年中品质最佳的茶叶),就面向全国招收大批临时采茶工,工期半个月左右。

这些南下的采茶工,大多是农村的中老年妇女。早春时节,她们赋闲在家,但她们习惯了忙碌,闲不住。如果既能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又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她们自然乐于接受。

我母亲就是其中一员。

第一次听母亲说要去南方采茶时,我是反对的。母亲快70岁了,本该在家里安享晚年,却要外出奔波。采茶需要早出晚归,很辛苦。母亲却说:“不是这样的。相比于建筑队的小工,采茶要轻松得多,工资还是现结。半个月后采茶结束,刚好可以回来种花生、收油菜。”

母亲执拗,谁也劝不了。表婶说:“让她去吧,出去看看,人多热闹。坐上直通车,不到一天就到了,同伴都是乡邻,很安全。”我听了,心里难受又自责。

我给母亲讲了很多注意事项,又千般嘱咐与母亲同行的本家嫂子,让她帮忙照顾母亲。

母亲坐上车走了,我的心也跟着走了。

母亲到后给我打电话报了平安。第二天晚上,我给母亲打电话时,她的言语里很是欢快:这里的茶山可大了,光(只)上山就走了个把钟头;一人一行采茶,茶垄一眼看不到头,尽是新出的嫩尖尖;每人戴一顶帽子,胸前挂一个大袋子,两手同时掐,往袋子里一扔就行了;午饭是老板送到茶园的,有馍、菜、汤……

“下雨了,没上山采茶,就去附近村里转了转,这里有很多竹园,新出的竹笋像小宝塔。竹园里还有蕨菜,可多了,一层一层的。我们采了些蕨菜,走的时候带回去。”母亲每天都有新鲜事跟我说,从不提辛苦。

我知道,她们几十个人睡在一张大通铺上,地上放着砖头,砖头上放着木板,再铺上她们去时带的被褥,这就是她们的“床”。我也知道,她们天不亮就得起床,下山时天都黑了。

过了清明,头茶采完了,母亲就会跟着采茶队回来。母亲安全到家,我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今年,母亲给我打电话说又要去南方采茶,我没有阻拦。从母亲洪亮的声音里,我知道母亲的身体还算健康。在母亲看来,能用自己挣来的钱给孙子孙女买零食,能在头疼脑热买药时不麻烦儿女,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现在我想明白了,不干涉母亲,让她按照自己的方式,有尊严地、健康快乐地安享晚年,这也是一种孝顺。

2024-04-08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8307.html 1 母亲要当采茶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