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沉迷玩“烟卡”需警惕
专家:要理解也要正确引导
本报记者 张承斌
今年以来,一种叫作“烟卡”的玩具受到小学生群体的热烈欢迎。为了收集到比较稀有的“烟卡”,孩子们经常绞尽脑汁。
为避免“烟卡”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日前,我市不少学校要求学生远离“烟卡”,并告知家长做好监督。
“烟卡”对孩子有哪些影 响?家长、学校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烟卡”游戏?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聊城市东昌府区心启点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连敏。
社会现象:“烟卡”成为孩子们的新宠
“哈哈,都被我拍翻了吧!”“你等我会儿,我家里还有,我们继续玩。”6月21日下午,在开发区阳光逸墅小区的广场上,一些刚放学的孩子聚在一起,兴高采烈地玩着“烟卡”游戏,还有一些孩子看得津津有味,现场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所谓“烟卡”,是将香烟的外包装盒按照一定尺寸和形状进行裁剪后,折叠成的一种卡片状玩具,其外观小巧精致。有的文具店也售卖专门的“烟卡”,通常2元一盒,里面包含的“烟卡”种类非常多,而且都是厂家裁剪好的,孩子们只需按照说明折叠好即可。此外,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也能轻易买到“烟卡”。
记者发现,在玩“烟卡”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各自将“烟卡”置于地面,双手在对方“烟卡”的一侧使劲拍打,若能将“烟卡”翻面便取胜,该“烟卡”也归其所有。这种游戏趣味性和竞争性强,很受孩子们欢迎。放学后,不少孩子顾不上吃饭和写作业,先在小区里和小伙伴们“对战”几局,在家长的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家长担忧:“烟卡”游戏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据了解,“烟卡”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烟卡”有不同的“价值”,孩子们更热衷于搜集一些不太常见的“烟卡”,因为越稀有,“价值”越高,如果能拥有稀有“烟卡”,可以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
“我家孩子玩‘烟卡’都上瘾了,有空就在绿化带里、垃圾桶里、楼道步梯上找烟盒,有时还拿着扫帚扒拉卡在楼层玻璃之间的垃圾。有几次去姥姥家玩,他还让姥爷带着他到处找烟盒。”正在为孩子迷恋“烟卡”游戏而苦恼的市民商玉磊说。在商玉磊看来,孩子玩“烟卡”游戏容易成瘾,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有的学生甚至用“赌博”的方式玩“烟卡”,更应该引起警惕。
“小孩子天性爱玩,适当地玩玩‘烟卡’也无可厚非,况且童年生活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小时候也经常玩四角牌。我所担心的是,‘烟卡’游戏让孩子们过早地接触香烟,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比如,有的‘烟卡’从市面上买不到,孩子们会不会花钱去买真烟?这些钱怎么来?他们会不会对家长说实话?买了真烟他们会不会抽?”市民张清芳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城区不少学校启动了“拒绝‘烟卡’游戏 净化文明校园”专项活动,要求学生做到不收集、不购买、不攀比、不玩耍,在学习、生活中远离“烟卡”游戏、远离烟制品,并通知广大家长共同做好监督。
专家观点:要理解也要正确引导
张连敏介绍,孩子们玩“烟卡”游戏的心理动机有很多,比如好奇心与模仿、社交需求、竞争心理和娱乐消遣等。孩子赢得游戏或收集到稀有“烟卡”后,会拥有一种成就感和优越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起到放松心情的效果。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会理解孩子的这些需求。
张连敏同时表示,玩“烟卡”游戏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风险和问题。首先,可能会引发孩子对吸烟的好奇心,从而尝试吸烟,而且收集“烟卡”的行为会导致他们接触到二手烟,对自身的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其次,过度沉迷于玩“烟卡”游戏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比如,有的孩子偷偷将“烟卡”带到学校,听课时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去翻垃圾桶捡拾“烟卡”,难以保证个人和公共卫生;另外,玩“烟卡”游戏时,需要趴在地上用力击掌,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如果用力太猛或操作不当,会对骨骼造成一定的伤害。
张连敏建议,家长、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烟卡”游戏:加强教育,向孩子们普及健康知识,告诉他们吸烟的危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减少对“烟卡”的依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以及网上平台的监管,禁止商家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等相关产品。


鲁公网安备3715020200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