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热爱,万物有趣
——读李娟的散文
○ 李长信
前段时间,我买了一套李娟的散文集,把它们整整齐齐摞在床头柜上,舍不得一口气读完,每天看几章。早上出门前看一看,一天的工作再忙,心里也有盼头。晚上回到家,我常拿起其中一本书在灯下捧读,来治愈一天的疲惫。
《记一忘三二》中的母亲非常有趣。母亲搬到新家,为找一只鸡,一个下午就翻遍了全村人的鸡窝;母亲爱狗爱猫更爱牛,宠的那头牛啥也不干,每天的任务就是跟着主人遛弯。母亲开杂货店,天天顶着一只猫跟顾客讨价还价。这样生动的画面常常让人忍俊不禁。
《遥远的向日葵地》里的母亲勤劳勇敢,一个人住在荒野中看守两百亩(1亩约合666.67平方米)葵花,她爱唱歌,常对着狗、猫、鸡和兔子唱。天地和弦,万物同乐。她高亢明亮不成曲调的天籁之音,从遥远的阿勒泰飘来,荡漾在灯下活泼灵动的文字里,如一场酣畅淋漓的夏雨,洗净了滚滚红尘里的喧嚣浮躁,让心灵净化。
《记一忘三二》中,作者写儿时在母亲收的废纸堆里的读书经历:“在书堆里扒出一个舒适的书窝,蜷进去,左手取本书一翻,看不懂,右边一扔。再一本,还行,翻一翻,扔了。下一本,不错,甜甜看到天黑……”作者长大后驾驭文字的功夫炉火纯青,全拜收破烂的母亲和外婆所赐。作者不言生活的拮据与艰辛,不语童年的不幸与孤寂,她只做书海里一条贪婪快乐的鱼。
《我的阿勒泰》里,开篇有两种可爱的小动物闯入眼帘,都是被卖主忽悠着买的:说好长不大的“袖珍兔”,两个月竟暴长到几公斤;所谓的“金丝熊”,不过是没了尾巴的耗子。即便是上当受骗买错了,外婆和母亲也将它们视若宝贝。把兔子喂得很肥,肥得跳不动,只能爬着走。耗子咬破了衣服,母亲骂几句,外婆都埋怨她骂得狠。我边看边笑。
“车门一开,拥上来一群小家伙。我眼明手快,逮着个最胖的,一把捞过来抱在膝盖上,沉甸甸的温暖猛地严严实实罩了上来。他的母亲还拼命向我道谢。”作者在《坐班车到桥头去》写零下几十度坐班车去县城、浑身冻僵抢着抱孩子取暖的画面时,文字幽默俏皮,让人只顾笑,都忘了寒冷。
《阿勒泰的角落》中,李娟一家随着牧民南上北下,开着流动的裁缝店和杂货铺维持生计。做裁缝时,因追求完美,她们画蛇添足地烫煳了顾客的衬衣袖子,母女俩商量半天,别出心裁地把衬衣袖子截短改造,美其名曰“马蹄袖”,惹得村中女人纷纷跑来加工,阴差阳错地引领了全村的时尚潮流。
像这样妙趣横生的画面,在李娟的散文集里比比皆是。有人说,看李娟的文字能治愈各种不开心。这离不开她朴实细腻、生动传神的文字表达,更源于她对生活的满腔热爱。因为热爱,她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阿勒泰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勤劳坚韧、淳朴善良的牧民,以及那些活蹦乱跳的鸡鸭猫狗,都自带美好的光芒。因为热爱,再简单平凡、颠沛流离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作者的心中有爱、眼底有光,在她眼里,万物皆有趣,便催生了一篇篇描绘阿勒泰风土人情的文章,字字句句闪烁着阳光,流淌着温情。我生怕把李娟的作品读完,总想让笑声多飞一会,只好一本一本慢慢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