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新华书店的缘分
○ 刘方
我虽然出生在偏远的农村,但自小学起就喜欢读书。父亲有时会给我几角零花钱,我从来不舍得买零食吃,都是攒起来买书。
买书,对我来说非常便利。每逢假期,在聊城市区五金交电门市部上班的父亲都会带我进城住几天。五金交电门市部在古楼楼东大街路南,西邻是新华广场,东邻就是新华书店。
20世纪60年代初,聊城的新华书店还不大,只有三开间,后来翻建成了五开间。我每天都去书店,但大多数时候只是围着柜台转悠转悠,因为兜里没钱买书。我也不好意思张口跟父亲要,因为知道他的工资并不高,还得养家。偶尔我也会买书,那是因为学习上确实用得着,比如我曾买过一本《新华字典》。之前我一直用叔叔们用过的《四角号码新字典》,但感觉没有用拼音或者偏旁部首查字的《新华字典》好用,于是下定决心非买一本不可,吃饭时、睡觉前都跟父亲嘟囔我需要买本《新华字典》。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父亲终于答应了,带着我到新华书店,花了他一天的工资(1.2元)买了一本学生用《新华字典》。可惜的是,这本《新华字典》我没保存下来,而那本“退休”的《四角号码新字典》如今我还收藏着。
能够满足我读书愿望的是新华书店门口那个出租书的地摊儿,一分钱可以看一本,五分钱可以随便看,拿走看也行,但是要交五角钱的押金。我几乎每天都去,把父亲让我买烧饼吃的五分钱交给摊主,蹲在地上看一晌。
1978年6月,我毕业后被分配到聊城市水利局工作。巧合的是,新华书店不知何时搬到了柳园路与利民路交叉口东南角,距离聊城市水利局不远。这是一座三层楼房,匾额上“新华书店”四个大字浑厚有力。当年7月份,我发了29.5元工资,就到新华书店花28元买了本《现代汉语词典》,以后又陆续买了《康熙字典》《慈禧全传》《资治通鉴》《战国策》《毛泽东诗词书法鉴赏》《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书籍。
后来,新华书店再次迁了新址,搬到了柳园南路路西一座气派的五层小楼上。我虽然退休了,但与新华书店的缘分未了,只要有空,就到那里转一转、看一看。书店是开放式的,环境幽雅,书籍门类多,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书店每层都有椅子,读者可以坐下来静静地阅读书籍。我一般选好自己喜欢的书后,戴上老花镜,找个空座,一读就是一晌,像小时候那样如饥似渴。假期里,有时候我会带上上小学的小孙子去新华书店,并主动询问他需不需要买书,只要他需要,我看着内容适合小学生,就会买下来。
我甚至还有个梦想,就是哪天能把自己刊发在报纸和期刊上的作品整理成集,出版发行后摆在新华书店供读者阅读。那样的话,我与新华书店的缘分就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