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盆锔碗
□ 高明久
我小时候,谁家打破了茶碗茶壶、缸缸盆盆,都可以让锔匠给锔上,照用不误。这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艺。
当时,大街上、胡同口,常常听见响亮甚至带有唱腔味道的吆喝声“锔盆锔碗锔大缸”。直到现在,谁生了病、闹了毛病,人们还总是以“没事,带锔子的茶碗撑得时间长”来劝慰,意思是茶碗茶壶、缸缸盆盆被打破了,用锔子锔上,用得仔细,不容易二次被打破,反而寿命更长。
有句俗语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金刚钻,是锔盆锔碗用的一种工具,钻头上有金刚石,十分坚硬。把它绕到拉弓的弦上,然后拉弓,就可以在瓷器上打洞。锔子有铁的、有铜的,两头儿有小爪,中间是扁的。锔盆锔碗锔大缸的技术,关键是打洞,既不能钻透也不能过浅,透了渗水,浅了锔不结实。锔子的长短与两个洞的距离要恰到好处,既不能过长也不可过短,长了没有锔力,锔不紧等于不成功。短了则不能用。
锔补器皿有讲究,急不得。需要先摸底,观察破损程度、材质,然后再开始锔补。清理、找茬儿、对缝、捧瓷、设计、打孔、上锔、镶边、做件、包口、雕花、刻字、封漏……每一个步骤都充分体现了变废为宝的匠心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朴素内敛的优良传统。
我小时候,老家的里屋放着两个大瓷缸,是用来盛粮食的。将打下来的麦子、棒子、豆子、高粱等放在缸里,吃窝窝头就去推磨,喝粥就去推碾。还有一口瓦瓮,口小肚子大,用来放熟食,比如过年时放黏窝窝、米面卷子等,往里放或者是往外拿,只能伸进去一只手。此外还有一些盆盆罐罐之类,放小米面、玉米面等。
有一次,母亲让我去瓦瓮里拿黏窝窝。当时我刚刚洗完砚池,没来得及放下就慌慌张张去拿。我歪着身子一只手伸进去够,但瓮太深够不着,往下一使劲,另一只手中的砚池“啪”一声碰到了瓦瓮上,碰出一道裂纹。
母亲朝我好一顿嚷,吓得我直挠头皮,大气不敢出。父亲说:“听着点,锔匠来了让他给锔上,等于给瓮插朵花。”
从那天起,我天天盼着锔盆锔碗锔大缸的来。一天,锔匠终于来了,因为瓦瓮大不易抬出,我便把锔匠请到家中。只见锔匠用毛刷把裂纹两边清理干净,又量了量尺寸,用钻钻出两排小孔,把铁丝截成一段段的,敲扁中间,两头折出向内弯曲的小爪,把锔子用小锤子慢慢敲打进去,再用油泥抹死锔孔。
锔瓦瓮用了六个锔子,收了一块两毛钱。老家搬迁时,那个瓦瓮还在院子角落里放着呢。
事情过去了几十年,每当想起此事,我耳边就会响起“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声音。
(本版有些文字涉及方言,仅用其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