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有话不妨明说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 张晓燕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感触颇深,那就是因为一个馒头,朋友变成了仇人。
冯世伦和牛书道是好朋友,每年冬天,两人总会相约一起去外地拉煤。
这一次,两人拉煤返回时,牛书道的车轴断了,他们只能中途停下,等待天亮后去镇上买车轴。冯世伦的干粮吃完了,让牛书道分给他一点儿食物,牛书道说自己也没有了。冯世伦饿着肚子睡下后,半夜里突然醒来,发现牛书道躲在煤车后偷偷啃馒头。冯世伦非常气恼,自己是因为牛书道的车坏了,才在半路上挨饿受冻的,可他竟然连一个馒头都不肯分给自己。等牛书道睡下后,冯世伦气呼呼地拉起煤车走了。
牛书道醒来后,发现冯世伦撇下自己走了,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事情的真相是:一开始,牛书道确实以为自己没了干粮,结果晚上睡觉时他展开铺盖,发现被子里裹着一个馒头。他觉得无法解释,就偷偷吃了那个馒头。
就这样,一对有着多年交情的好朋友,因一个馒头,变成了仇人。
其实这种结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牛书道发现馒头后立刻告诉冯世伦,或者冯世伦发现牛书道偷吃馒头后随即表达不满,牛书道趁机解释一下,事情的结果大概是两人一笑了之,还是好朋友。可是两个人都默不作声,有话不明说,导致多年的好朋友反目成仇,着实让人惋惜。
我不禁联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一年,我参加同学聚会,大家见了面都非常热情地寒暄,唯有一位姓李的同学对我冷眼相向,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我不解,自忖并没有得罪她的地方,就让比较要好的王同学从侧面问问原因。后来,王同学悄悄告诉我,李同学有一次在路上见到我,刚想打招呼,结果我目不斜视,从她身边走了过去,这让她很恼火,认为我瞧不起人。
原来如此,我不由得苦笑。我走在路上,一向不怎么看人,而且这两年近视加深,略有点儿距离,就看不清楚人脸。王同学说:“我跟她说了,我在路上遇到你,你也经常像没看到似的,都是我先跟你打招呼,她这才恍然大悟。”过了一会儿,李同学主动过来,以茶代酒,要敬我一杯。我俩相视一笑,一个小误会烟消云散。
所以,人与人之间,有话不妨明说,有什么疙瘩解不开?有什么误会不能消除?希望因一个馒头而结仇这样可笑又可悲的事,永远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