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记录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第一次看戏

◎ 丁杰

我老家在茌平区杜郎口镇丁楼村。大约八九岁时,我从收音机和村子里的大喇叭里,迷上了评书连播《杨家将》,一听到艺术家刘兰芳那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的播讲,我就全身热血沸腾。我几乎是一回不落地听完了连播,从此我有了心目中的女神,她就是穆桂英。

我对英姿飒爽智勇双全的穆桂英崇拜到什么程度呢?只要我在任何书本上,看到穆桂英这个名字中的任何一个字,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身披战袍、手握绣绒大刀、胯下骑着红骏马的一位女英雄。

正因为这种迷恋和崇拜,那一年秋天,当听说距我们村五六里地的曹庄来了唱戏的,要唱豫剧《穆桂英挂帅》,我立马生了无论如何也要去看这场戏的执拗之心。

当时正值秋收,农村的孩子正放秋假为父母帮忙,我和妹妹在自家的场院里帮父母削谷穗。虽说没父母削得快,但九岁的我和七岁的妹妹,合伙儿干的活也能顶个大人了,更何况我们还能照看着三岁的弟弟玩呢。所以一开始,当我和妹妹向父母提出看戏的请求时,被母亲一口回绝。

不停地有老人和孩子从场院边上经过,笑着向母亲打招呼相约去看戏。我一向乖巧懂事,母亲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总算答应我和妹妹去了。听说戏票是两毛钱,母亲从衣兜里摸出五毛钱,嘱咐我们早去早回。

我和妹妹欢呼着、雀跃着,奔跑进走着去曹庄看戏的人流。五六里的乡间小路并不算远,我们很快就到了曹庄。我们跟着人群,到售票口花了四毛钱买了两张戏票,一问才知道,演出下午两点开始,而此时还不到上午十点。怎么办呢?若再跑回去,又怕母亲不让再回来了。犹豫再三,我和妹妹决定就在戏园子门口等。

等待开戏的时间如此漫长,尤其是到了中午饭点儿,肚子里咕咕地叫了。戏园子门口有很多吆喝着卖零食小吃的,可我们的手中只有一毛钱了。咽着口水问遍多种诱人的小吃,我和妹妹再三商量后,用这宝贵的一毛钱,买了用玉米面膨化制成的一种酥果。我俩坐在戏园门口的地面上,小心翼翼地吃着。剩下最后几颗时,你谦我让地互相喂进了对方嘴里。其实不过是过了一会儿嘴瘾而已,肚子里仿佛还是空的。

终于熬到快两点了,守候在戏园门外的男女老少,检过票后潮水般地涌进了戏园子。

园子里搭着高高的戏台,是用一堆堆黄土临时垒就的,观众的座位是一排排砍下后横着放倒的大树。也无座次之分,我和妹妹找到了前排的一棵树坐下,盯着戏台上大红色的帷幕,兴奋极了。

豫剧《穆桂英挂帅》终于拉开了帷幕。可是,女神在哪里呀?金戈铁马战旗猎猎的沙场在哪里呀?以我当时的小小年纪,又是第一次看戏,当身着戏装的演员鱼贯而出时,我顿时傻了眼——看不到想象中的穆桂英,听不懂戏文的内容。多亏旁边有位见多识广的白胡子老爷爷,不停地指点着戏台上的人物,给周围的人讲述剧情,我才慢慢地入了戏,看懂了人物,听出了故事,涌动出激情。

当顶盔掼甲罩袍束带的穆桂英威风凛凛地走出,铿锵有力地唱起“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观众席里群情激昂,欢呼叫好。我虽听不太懂戏文,但被人群中汹涌澎湃的热情感染着、激励着,周身的血液沸腾了。那种气壮山河的英雄豪情、不计个人荣辱的民族大义、忠诚捍卫领土的家国情怀,迅速注入我小小的心灵,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戏还没演完,天空飘起了小雨。我和妹妹淋着小雨坚持看到谢幕,有豪情壮志在我胸,这点毛毛雨算什么呢!看完戏后,心灵受到震撼的我们没有停留避雨,而是手拉着手,在小雨中一路飞奔着跑回家。

在以后慢慢长大的若干年中,我虽然也喜欢经典流行歌曲,但一直偏爱各种戏剧。我痴迷于那些经典唱段里的精美戏文,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种荡气回肠生生不息的忠义精神。

2024-12-09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1157.html 1 第一次看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