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洗手 预防感染
本报记者 鞠圣娇
生活中,我们的手会接触到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而勤洗手、正确洗手,能有效降低被病毒、细菌感染的概率。针对如何正确洗手,3月14日,东昌府区中医院外科护士长董秋燕进行了详细介绍。
董秋燕说,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每次揉搓20秒以上,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洗完后要将肥皂泡彻底冲洗干净,并用手捧水冲洗水龙头再关闭水管。洗手后,要用干净的毛巾或一次性纸巾将手擦干,避免病原体在潮湿的手掌表面滋生。“为保证手的每个部位都洗到,可以采用‘七步洗手法’,七个步骤分别简称内、外、夹、弓、大、立、腕。”董秋燕表示,市民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七步洗手法”的视频进行查看。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可选用含75%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用消毒剂涂抹双手,持续揉搓15秒,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或者使用消毒湿巾,要保证手心、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双手持续摩擦至消毒剂基本蒸发。
董秋燕提醒市民,有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必须先用流动的水洗手,再进行手部消毒。一般加工制作食品、外出回来、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如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等)、护理患者、打喷嚏咳嗽、接触动物及动物粪便后,必须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