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寻得精神底气
□ 赵鹏
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考阅读的意义。当短视频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当碎片化信息成为认知的主食,静心阅读一本好书的习惯似乎正在远去。然而,正是这种看似过时的深度阅读,恰恰是一个人精神底气的重要来源。阅读不仅给予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赋予我们面对复杂世界的定力与判断力。
阅读构建的是思维深度。一本好书如同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思维的浅薄与局限。当我们跟随托尔斯泰走进《战争与和平》的历史纵深,与鲁迅一起解剖国民性,或是通过《人类简史》理解文明演进的脉络,我们的思维便不再浮于表面。这种深度思考的能力,使人在众声喧哗中保持清醒,在信息洪流中辨别真伪,正是当代社会最为稀缺的品质。
阅读培养的是面对逆境的韧性。人生难免遭遇挫折与迷茫,而书籍中蕴藏着无数前人跨越困境的智慧。海伦·凯勒在黑暗中触摸世界,史铁生在轮椅上思考生命,他们的文字传递着超越苦难的力量。当我们沉浸于这些作品时,获得的不仅是对他人经历的理解,更是对自己可能性的发现。一个经常阅读的人,内心往往会筑起一道无形的精神防线,面对生活的打击时,能够从书籍中汲取前行的勇气。
阅读成就的是独立人格的塑造。通过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接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思想,我们逐渐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鲁迅先生一生与书为伴,最终铸就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铮铮铁骨;杨绛先生在艰难岁月中依然手不释卷,保持了知识分子的尊严与气节。他们的例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底气不是来自外在的认可,而是内心的丰盈与坚定。
世界读书日不应仅是一个形式上的纪念,而应成为我们重拾阅读习惯的契机。阅读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一种内在的定力——面对变化时的从容、遭遇挑战时的坚韧、身处迷茫时的清醒。当我们把阅读从一种活动升华为生活方式时,便会发现,那些读过的书最终都化作了生命的厚度,成为我们在世间行走的最大底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由阅读而来的底气,永远是我们最可靠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