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田埂上的端午

○ 李树坤

当布谷鸟在田埂上发出第一声啼叫时,麦穗变黄、杏子泛黄、桑葚透紫,母亲便说端午了。在她眼中,这个节日如同地里庄稼一样,是随着节气在生长,带有土地的气息,连着人间日子。

母亲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她的手有些粗糙,看上去如同老树皮一样,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纹路,那是岁月与泥土的印记。往年端午前后,地里的庄稼、菜园里的瓜果正长得欢腾。沉甸甸的小麦摇晃脑袋,似乎在庆祝丰收。豆角秧在架上努力攀爬,茄子辣椒都开花了,黄瓜秧结出瓜纽,玉米一节节向上蹿,就连河坝上的艾草也精神抖擞,香气愈发浓烈。

这个时候,母亲每天要去地里转一圈儿,摸摸麦穗,脸上总挂着笑。小时候我们在院子里跑闹,母亲在田里辛苦劳作,她的心里却一直想着我们。如今,母亲年纪大了,不再种地,但她仍会每天去地里看一眼。望着随风起伏的麦浪,仿佛看见我们儿时在田野奔跑的模样。

端午前一天,母亲找出彩色线为我们做五彩绳,有的线是从旧衣上拆下来的,也有的是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包装线。只要好看,母亲把这些线积攒起来,整齐地绕在一小段高粱秆子上,收纳进针线笸箩里,时常放在火炕上。她坐在老槐树下,仔细地把彩线捋直,再一根根搭配起来,拧在一起。母亲的手看上去很粗糙,但编绳时却格外灵巧。

五彩绳不仅仅是一件装饰,更有祝福保佑的寓意。在古代,人们相信它能带来人缘姻缘,趋吉避凶。母亲把编好的五彩绳给我们戴在手腕上并称:“戴上五彩绳,百病不侵”,眼里满是关切。我把五彩绳戴在手腕上,感觉心里暖暖的。那时不懂母亲为何费神去做五彩绳,后来才明白,每根线里都藏着深深的爱意,她是希望儿女们平安成长,就像是盼庄稼丰收一样。

端午当天,母亲还要去割些艾草插在门框上,说是能驱邪避灾。艾草香弥漫院子,混着泥土气息,成了端午的独特味道。插好艾草后,母亲开始做黄米糕,其实就是用自己种的大黄米和红枣,锅里少放些水,盖上锅盖煮。饭熟的时候,用铁铲切成方块,撒些白糖,吃起来口感软糯香甜。

种庄稼,过端午,母亲都带着虔诚热爱。她尊重土地如尊重生命,土地给了粮食与希望,而端午,更像是从土地生长出的节日。

母亲老了,头发白了,她仍时常去地里看看。每次打电话时,她说是在家里看电视,但我明明听到了田野里的风声和收割机的隆隆声。她一定是站在田野里,看着金色麦田,脸上满是笑容。母亲笑容里有对土地的感激,也有对我们的牵挂。在她心里,庄稼丰收、孩子长大,都是最值得高兴的事,而我们,在她的目光里,始终是需要呵护的孩子。

望着母亲站在田埂上的身影,我忽然明白了端午的真正意义,不只是吃粽子、戴五彩绳,更是对土地的热爱、生命的尊重和母爱的感恩。那些端午习俗和母亲手里的温暖,如一条无形的线,将我们与土地、母亲紧密连在一起,永远割舍不断。

2025-05-30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0622.html 1 田埂上的端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