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柳叶刀下写担当

——记聊城市肿瘤医院胸外科医生宋庆平

□ 刘亚杰

7月10日上午,市肿瘤医院手术室内,宋庆平正进行一台胸腔镜手术。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与“生命禁区”交锋,直到手术成功的指示灯亮起,汗湿的手术服已经紧贴后背……

宋庆平是聊城市肿瘤医院胸外科的一名医生,不久前入选2025年度市直“学习身边榜样”名单。从业十余年来,他用精湛医术守护生命,以仁爱之心温暖患者,诠释着医者的初心与使命。

小切口里的大突破

十余年间,宋庆平主刀完成超500例各类高难度胸腔镜微创手术。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率先开展“单孔胸腔镜肺段根治术”,将传统胸腔镜手术的3—4个小切口缩减为一个约3厘米的小切口,大大减少患者创伤和痛苦。第一位接受单孔手术的张大爷,术后第三天就能下床活动,一周后顺利出院。

自2020年起,科室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建立联系,成立教授工作室。在陈教授的指导下,科室诊疗水平显著提升,多项复杂手术相继开展,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医疗服务。

此外,团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辅助精准肺段切除术”,为手术装上“GPS导航”和“透视眼”。患者李女士的肺结节位置特殊,传统手术风险极高。借助这项技术,宋庆平团队不仅完整切除了病灶,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当病理结果显示早期肺癌且完全切除时,李女士和家人喜极而泣。团队还开展了聊城市内首例免管手术,让患者带着最少的“管道枷锁”迎接康复。

手术刀也是接力棒

“医生的成长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多看、多练、多思考,把病人的安危永远放在第一位。”这是宋庆平常说的一句话。

近年来,宋庆平积极构建“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科研上,他主持市级临床研究项目《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带领团队成为陈海泉教授团队医联体成员,参与国家级多中心临床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胸外科成功通过市级重点学科评审。

教学中,宋庆平把培养年轻医生视为己任,每周组织业务学习、病例讨论和手术复盘,鼓励年轻医生脚踏实地,把病人安危放在首位。

践行使命担当

当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形势严峻。作为一名党员医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院任命宋庆平兼任感染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投入战斗。

那段日子,他白天参与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流程优化、防护培训、院感督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密无疏漏;晚上,经常参加紧急会议,讨论患者救治方案,处理突发状况。作为胸外科医生,宋庆平还主动请缨参与危重症新冠患者的会诊和救治。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和严格的感控措施保障下,市肿瘤医院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医患情深暖人心

“医生这个职业,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一颗仁爱之心。我始终告诫自己和团队,要把每一位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宋庆平说。

在一次乡镇义诊中,宋庆平发现长期咳嗽的王大爷肺部存在异常,初步检查怀疑其为肺癌。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宋庆平团队立即帮助王大爷转诊,并为其进行了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肺癌。王大爷康复后,特意让儿子送来了一筐自家种的红薯,朴实地说:“宋主任,多亏了你们下乡来,救了我一命啊!”这份来自田间地头儿的谢意,让宋庆平和同事们久久无法忘怀。

近年来,宋庆平带领团队坚持定期下乡义诊、积极投身科普宣传。他们走进社区、企事业单位,举办“肺结节科学认知”讲座,制作科普小视频,发放宣传手册。同时建立规范的随访流程。在他的积极推动下,由市肿瘤医院牵头实施的“肺部疾病早期筛查项目”已在全市各区县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因此受益。

“聊城市优秀共产党员”“聊城好医生”“聊城优秀医生”……宋庆平表示,荣誉属于过去,更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将以手中柳叶刀为武器,敬畏生命,精益求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将以胸前的党员徽章为指引,不忘初心,服务人民。

2025-07-14 ——记聊城市肿瘤医院胸外科医生宋庆平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2905.html 1 柳叶刀下写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