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李福贵”何以触动人心

□ 梁丽姣

7月18日,央视新闻推出河南新乡卫辉女孩李福贵(本名李亚云)的专访报道,镜头里,朴实无华的李福贵回顾了温情与艰难并存的来时路,哽咽感慨“我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善意竟然可以这么伟大”。她的个人经历以及她拍摄的视频中传递出的善意,触动了数百万名网友的心。

这个27岁有800多万粉丝的自媒体博主,为何如此触动人心?

真实不做作是触动人心的首要因素。李福贵开着满载豆腐、蔬菜和点心的小货车穿梭于太行山村落,为老人送去生活所需,甘之如饴地做着旁人看来亏本的买卖。她不仅卖货,还主动帮老人晒麦子、代打电话、代购生活用品。这种日复一日的温暖互动,换来的是心与心的联结——老人们把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塞到她手里、拉她到家里吃热腾腾的饭菜……在李福贵拍摄的视频中,从她的言行举止到生活场景,都是最真实的农村生活,展现了农民质朴的穿着、憨厚的笑容以及纯粹的善意,这种真实冲破冰冷的手机屏幕,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她的视频就像一束光,无意间撬开了一道裂缝,让被遗忘的角落照进光芒,让每一份“素不相识的善意”被更多人看见。央视新闻的报道,正是对这种“看见”的加冕。

坚守本心则是李福贵的又一魅力所在。李福贵火了,流量与机会接踵而至,她却反复强调自己只是“媒介”。她清醒地认识到,视频中感人“流量”的真正源头是质朴的乡村生活和沉默温厚的乡亲。她选择继续留在老家卖货、服务乡亲,还想把流量带来的红利回馈给乡亲们,她说“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比赚钱更让我觉得富足”,这份清醒与坚定正是李福贵的可贵之处。

更令人动容的是,在李福贵身上,网友看到了一个女子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父母智力障碍、叔叔残疾、堂弟妹年幼、奶奶去世、爷爷年迈体衰……生活的重锤接连落下,她选择回乡,以“把苦日子过成花”的信念,每天用笑容书写现实版《活着》。与余华笔下在命运碾压下苟延残喘的福贵不同,她用“福贵”之名重新诠释了活着的尊严——活着不是被动承受命运的不公,而是主动将生命裂痕转化为光的通道。慢慢地,爷爷的皱纹逐渐舒展,母亲学会了点头回应,她以不屈的灵魂,带着整个家庭冲破泥泞,开出绚烂的向阳花。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网络环境中,李福贵的走红宛如一股清流,她让我们重新审视:真正的“网红”价值,不在于精心编排的剧情,而在于本真生活中流露的真情实感;不在于滤镜下的精致面容,而在于面对生活重压时依然挺直的脊梁。

2025-07-22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3324.html 1 “李福贵”何以触动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