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双脚印”走出民生幸福路

——临清市新华路街道“三微”网格化工作见闻

本报记者 吕晓磊 本报通讯员 朱红光

7月28日一大早,临清市新华路街道网格长宋海霞就敲响了葡香苑小区杨德兰家的门。“王阿姨,您家空调外机支架松了,我记下来让物业明天修。”“小宋经常上门来看我,就跟亲闺女一样。上次楼道灯不亮,当天就修好了。”老人脸上满是笑容。“杨德兰老人的孩子都在外地,她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需要经常上门看望。”宋海霞说。

小网格服务大民生。近年来,新华路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为抓手,从大处着想、微处入手,一支笔、一个记事本、一块工作牌,563名网格员走进百家门、化解百家事,搭建起“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治理工作体系。

7月29日,新华路街道会议室里,《网格工作手册》上的字迹密密麻麻。“3处飞线充电已联系整改,幸福小区漏水纠纷3天调解完毕……”分管干部周丽娜的通报声里,是满满的烟火气。散会不到两小时,胸前挂着蓝色工作证,手里握着民情本和印着二维码联系卡的红星社区网格长陈宏岩已经穿梭在街巷,“扫这个码能看服务清单,有事儿随时找我”。

“过去群众办事跑断腿,现在网格员上门问需求。”新华路街道办主任姚强说,辖区内128个微网格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563名网格长日均走访20户,每月收集诉求超3000条,办结率超98%。

翻开网格长陈曦的民情记录本,“7月15日,阳光小区刘大爷想预约免费体检”“7月16日,菜市场商户反映垃圾桶清运不及时”……这样的“小事”在网格中比比皆是。“我们就像社区的‘神经末梢’,群众的痛点在哪儿,触角就伸到哪儿。”周丽娜指着记录本上的标注,“打钩的已解决,画三角的需协调,没有一个问题能‘躺平’。”

从细微处着手,用微服务解决微诉求,靠微治理凝聚大合力。如今,“有事找网格长”已成为临清市民共识。“群众屋檐下的‘小事’,就是我们网格里的‘大事’。”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亮说,下一步,新华路街道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织密织牢基层网格,真正把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打造成服务群众的“最美一米”。

2025-07-31 ——临清市新华路街道“三微”网格化工作见闻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3878.html 1 “563双脚印”走出民生幸福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