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培训
□ 阴元昆
我保存着一份41年前聊城地区工会办事处通讯员培训班通讯录。每当看到这份通讯录,我就会想起当年参加培训班的点滴往事。
1984年12月,我在聊城手表厂工会当干事。有一天,工会主席通知我:“地区工会办事处要举办通讯员培训班,你去参加吧。”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12月12日,我来到位于聊城古城区的地委学校,地区工会办事处通讯员培训班就在这里举办。在一排平房里,我签了到,领到了一份培训资料,其中有一本《写作语林》我非常喜爱。负责会务工作的,是地区工会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王秀兰;参加培训的,是来自各县工会,地区、县级企事业单位的通讯员,共40多人。地区工会办事处副主任臧廷兰,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讲了话。他指出,工会担负着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职能。通讯员要积极反映基层工会工作情况,宣传报道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他还讲到,东阿县有个企业陷入困境,厂长带领职工展开了自救。
培训班上,省电台聊城记者站站长王同山、记者李广英,地委宣传部报道科副科长殷庆湘等,分别作了专题讲座。他们讲述了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新闻采访、怎样撰写新闻稿件等。
讨论结束后,授课老师组织全体学员开展新闻写作实战训练,要求每个人写一篇新闻稿件,并进行现场点评。大家立即开动脑筋,联系自己之前观察到的问题和现象,当场写成稿件。我写的是,公路两旁花池边上的铁栏杆,有些已残缺不全,影响了市容市貌,希望有关部门进行维修。老师对我的稿件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为期数日的培训班结束了。通过参加培训,我感觉收获颇多。我学习了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知识,更加热爱新闻写作。在这次培训班上,我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密切联系。
培训班结束后,根据地区工会办事处副主任臧廷兰在讲话时提到的线索,我挎上照相机,独自来到东阿县那个企业,想对他们进行现场采访,没想到厂长外出跑项目去了。虽然采访没有成功,但让我初尝了新闻采访的滋味,更加坚定了搞好新闻报道的决心和信心。
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报纸上经常有培训班通讯员的文章发表。我也在报纸上发表了各种体裁的文章,其中在《山东工人报》发表《革新者胡五祥》《工会救了俺孩子的命》《攻关不畏难》;在《山东青年报》发表《她顽强地走下去》《让生活中跳跃着舞曲的音符》《治治“老捣”》;在《聊城日报》发表《国家财产受到洪水威胁以后》《无上的荣誉》等多篇有影响力的文章。
四十余载光阴流转,在此期间,我曾参加过许多培训班,唯独那次地区工会办事处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那次培训,面向基层,理论联系实际,采取互动式授课,让我学到了真知识、掌握了真本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热爱,并在之后的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