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与防控

□ 张树重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近年来,戊肝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介绍戊肝的感染途径、症状、诊断、治疗及防控措施,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这一疾病。

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摄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感染。此外,戊肝也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戊肝病毒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这使得其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加。

戊肝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10周,平均为6周。在潜伏期内,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感染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症状。这些症状与甲型肝炎相似,但戊肝感染更易发展为重症肝炎,尤其是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诊断戊肝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出戊肝病毒的抗体,而病毒核酸检测则可以直接检测出戊肝病毒的核酸。此外,肝功能检查也是诊断戊肝的重要手段,可以评估肝脏受损程度。

目前,治疗戊肝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同时避免饮酒和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重症戊肝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甚至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所幸的是,大多数戊肝患者可以完全康复,且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

防控戊肝的关键在于预防。首先,要加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等。其次,要确保饮食安全,避免摄入未煮熟的食物和被污染的水。此外,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加强监测和防护。

总之,戊肝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病毒性肝炎,其防控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戊肝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戊肝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单位:聊城市中心血站)

2025-08-27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5322.html 1 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与防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