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三小时协同调解化干戈

——东昌府区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离婚纠纷

本报通讯员 陈茂林

近日,东昌府区人民法院凤凰法庭内,一起矛盾尖锐的离婚纠纷案圆满结案。在法庭工作人员三个多小时的调解下,原告李某(男)与被告张某(女)从情绪对立、互不相让,最终走向理性沟通、达成和解。该案不仅是东昌府区人民法院多岗位协同合作的成果,更是基层司法“解民忧、化矛盾”的生动实践。

李某与张某均系再婚,婚姻期间因经济负担及家庭干预等原因导致矛盾逐渐加深。李某称,张某对家庭缺乏关心,未承担应尽的责任,且其多笔贷款由他代为偿还。李某还称张某缺乏主见,多听从家人意见,导致夫妻沟通不畅、隔阂渐深。最终李某诉至法院请求离婚。

案件受理后,书记员在庭前阶段多次组织双方进行沟通,从情感、责任与家庭价值等多方面进行疏导,但因双方分歧较大、情绪对立,前期调解均未成功。

庭审当天,面对李某的诉求,张某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双方代理人也因意见分歧争执不下,致使庭审几近中断。主审法官周婧及时维持秩序,法警迅速到位保障安全,庭审得以正常进行。

为避免“一判了之”加剧矛盾,庭长朱晓睿立即协调组建了“庭长统筹、法官主导、书记员协助、法警保障”的协同调解团队,开展多岗位联合调解。

调解过程中,干警们分工明确、精准发力。审判法官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出发,帮助双方分析调解与判决的利弊;书记员细致解读有关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的法律规定,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法官助理从情感角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缓和情绪;法警在维持秩序的同时亦协助安抚当事人,营造理性沟通的氛围。

历经三个多小时的耐心疏导与多轮协商,双方最终就离婚及相关事宜达成一致,实现纠纷实质性化解。

“基层案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一纸判决并不总能实现案结事了。”周婧表示,“本案依托多岗位协同机制,将法、理、情有机结合,是司法为民理念的具体实践。”东昌府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提升调解服务水平,努力将矛盾化解于庭内,以司法力量助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2025-09-16 ——东昌府区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离婚纠纷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6216.html 1 三小时协同调解化干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