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读书让城市更温暖

□ 张目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阅读如同一盏明灯,为城市注入温暖与活力。从社区读书会到无障碍阅读服务,从儿童阅读活动到银发共读,阅读正以多元形式连接人与人、人与城市,让文明的光辉洒满每一个角落。

在聊城,有一处独一无二的水上湖景书房,入门即是大厅,大厅与包厢之间栈桥相连,楼台轩榭、湖光城影相映成趣。它就是海源书房·水云间。

如今,聊城已建成77家海源书房(包括13家乡村书房),建设县级图书馆7个、图书馆分馆68个、服务分点24个,配送图书12000多册,更换图书1000多册。

一片昏晓读书日,正是人间最乐时。国庆中秋假期,2025“两河明珠”图书节暨江北水城(聊城)书展在城市书房、图书馆、新华书店次第启动,开启了一场有温度、有情怀的书香之旅。

城市的温度,藏在书页间的文明密码里。在海源阁古籍中心图书修复台前,经常会有家长带着孩子屏息凝神,一丝不苟地修复泛黄的“古籍”书页,为破损的图书“疗伤”;在成颐堂海源书房,古色古香的书架上摆满各类书籍,吸引众多市民到此乐享美好阅读时光。

城市的温度,孕育在阅读催生的创新土壤中。90后读者王女士陪孩子来到新华书店,用一张消费券购买了一本期待已久的新书。图书节上,很多年轻人聚在一起,在“AI应用”讨论中碰撞灵感。

城市的温度,流淌在阅读营造的共同体中。在新华书店,经典诵读、模型制作、非遗体验等活动,让退休教师、快递小哥、全职妈妈围坐一堂,在合作中打破隔阂。阅读空间的开放,正在重塑陌生人社会的交往模式。

人如此,城市亦然。一座城市的高光,映照出一座城市厚积薄发的特色优势,也彰显着其独具魅力的精神气质;一座城市的灵魂,则蕴藏在大街小巷的书香中……

近年来,聊城积极探索“图书馆+”服务分点模式,已建成公共图书馆8个、新华书店42个、农家书屋2000余个,“书香聊城”品牌愈加闪亮,“15分钟阅读圈”逐步完善。

阅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社会关系的“黏合剂”和城市文明的“年轮”。千年前,陶渊明写下“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苏轼写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而今,聊城人依然相信:书页翻动时,世界便打开了。

当书香弥漫于街头巷尾,城市变得无比鲜活、生动;当书页翻动的声音与城市脉搏同频,温暖便在此间悄然生长。从此,城不只是城,是文化的登高远眺;水不只是水,是思想的奔流不息。

2025-10-14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7165.html 1 读书让城市更温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