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记录
标题导航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茓玉米

农户在自家房顶上茓的玉米

□ 任洪军

我家住在茌平区博平镇任何村。每年秋收季节,人们把收获的玉米穗剥去穗皮,晾晒上两天,就开始用高粱秫秸做成的箔子把玉米穗茓起来,完工后将茓子的顶部盖上玉米秸或防水布,既防雨又防雪,十分安全。

茓玉米在我们家乡还有一种方言,因为老百姓把玉米叫“棒子”,茓玉米又叫“箔棒子”。这样茓起来的玉米通风透气,能使玉米穗的水分很快蒸发,达到籽粒不霉变的目的,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

茓玉米大部分用秫秸箔子。秫秸箔子的材料以就地取材的高粱秫秸为主。秫秸选好后,用细麻绳连起来,长5米至6米,高1.6米至2米,形状就像帘子一样,家乡人叫它“箔子”。

茓玉米虽然是个简单的力气活,可真干起来有很多窍门,其中立箔子很关键。没茓过玉米的人,即使是几个人一起用力,可能也立不起来,即使立起来,箔子不是东歪西斜,就是中间粗、顶部大,叫人看了好笑。我记得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生产队的时候,每到茓玉米时,生产队队长要派四五个社员去干活。那时的秫秸箔子有两米高,首先在场院的地面上铺上一层红砖,在砖上堆上一堆玉米穗,然后就立箔子。立箔子时要三四个人抓着箔子防止歪斜,一个人站在凳子上用篮子往箔子里倒玉米穗。箔子里的玉米穗填到40厘米高的时候,箔子底部就会鼓起来,这时校好箔子的垂直度,在箔子离地面20厘米高度处拧上第一道铁丝,在离铁丝约40厘米高的地方,再扎上一根铁丝,由此,箔子基本就立好了,人们才能把手松开。接着,填上一些玉米穗就拧上一根铁丝,这样拧五六次,茓玉米就大功告成了。

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家各户的玉米年年大丰收,人们在茓玉米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也开动了脑筋,想出了妙招。那时我家每年要茓四五箔子玉米。我父亲根据玉米箔子的内径,用一根竹竿在地面或屋面上画一个圆圈,然后用大一点儿的玉米穗,粗头朝外,一个挨一个地加高排成一个高约30厘米的圆底,然后用箔子沿着圆底围上一圈,底部拧上一道铁丝,这样立箔子又快又直,也非常省工省力,一个人就能干。

后来,乡亲们又发明了更快更好的办法,他们用竹竿在屋面或地面上画上一个圆,然后把玉米穗装进袋子里,装几个袋子取决于圆圈的大小,布袋口朝下依次排放在圆圈内侧,形成一个围墙,然后将箔子沿着围墙围上一圈,再扎上一根绳或拧上一股铁丝,在箔子的接口处钻进一个人,双手用力提起袋子,让玉米流淌出来,箔子立刻就鼓起来,接着继续填充玉米穗,根据放进玉米穗的高度及时拧上铁丝加固,直至完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玉米仓储方式也经历了显著变革。从20世纪90年代始,由于农村种高粱的少了,秫秸材料也相应减少,大部分农户开始用钢板网茓玉米。钢板网比秫秸箔子更方便、更耐用,深受群众欢迎。特别是近年来,有的种粮大户收的玉米非常多,用秫秸箔子或钢板网茓玉米太麻烦,于是他们就用设计好的标准钢管扎成条状骨架,其高度、长度均可根据玉米的多少来确定,骨架内挂上钢板网或塑编网,就可以用铲车往里倒玉米穗了。这种先进的存放方式,既可在通风透光的场地上使用,也可以在自家庭院的一侧存放,既美观又安全。

有的农户用钢板网在地面上茓玉米,而大多数都在自家的房顶上茓玉米。在房顶上茓玉米有两个优点,一是房顶都是用砂石混凝土铺成,平整干净,便于后期脱粒;二是位置高,不仅通风干燥,还防鼠防盗。还有的农户在路边的空闲地和庭院的朝阳处茓玉米,既节省场地,也不妨碍正常通行。

用秫秸箔茓玉米的储存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是行之有效的,至今仍有人使用,它不仅是技艺的传递,也是文化的传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再过数年,用秫秸箔茓玉米的农户会越来越少,但是它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图片由作者提供)

2025-10-16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7309.html 1 茓玉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