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枯燥重复的康复训练为“玩游戏”
机器人“康复医师”上岗
文/图 本报记者 鞠圣娇
戴上VR眼镜,犹如置身绿色森林,听着音乐漫步小径;又或者伸手摘取“水果”,将其放入盘中……这是患者在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的情形。4月8日上午,记者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训练大厅,看到了该院引进的上、下肢康复机器人。
“来,我们演示一下用法。”康复师李敏打开下肢康复机器人,同事常发旺主动要求体验一把。他在下肢康复机器人内侧站好后,李敏将绑带绑到了他的腰间及大腿处。常发旺尝试下蹲,发现自己被绑带稳稳地托住了,“有些患者腰部、下肢没有力气,这个绑带可以为体重100公斤以内的患者提供助力。”李敏选择了“梦幻森林”这个游戏,为常发旺佩戴好VR眼镜,并在训练难度、助力、阻力、减重等选项上进行了调整。
训练开始,常发旺双手扶着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带动下缓步前行,康复大厅的电视上显示了常发旺使用VR眼镜看到的景象——绿色的大森林里,有一条铺满小草的小径,还有潺潺的小溪流过……“我能听到音乐声,刚才是走在草地上,这会儿像是走在石子路上。”走了大约10米,常发旺停住了,他需要完成“捕蝴蝶”小游戏,只见他晃动腰部,让画面中的捕虫网抓住蝴蝶。一整圈下来,常发旺走了12米,摘下VR眼镜的他意犹未尽。
“这台机器人共有8个游戏,尤其适用于一些脑卒中导致下肢肢体无力的患者,机器提供的承托力能让他们在减重状态下尝试早期行走,促进恢复。”康复科主任王付涛介绍。这两台康复机器人均可以提供多种训练方案,既能实现机器人带动下的被动训练,也可以由患者主动掌握训练过程。而且,患者通过闯关可以拿到积分,体会到成就感,提高训练积极性,对比同一患者多次游戏的积分,还能判断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
上肢康复机器人同样包含多个游戏,康复师张鑫在同事帮助下玩了一把“摘水果”。他把右手放到上肢机器人提供的托架并握住支撑杆,戴上VR眼镜进入一个虚拟房间,窗台上悬浮着一个苹果,他努力移动右臂抓住苹果,再将其放到盘子里。“抓住了!”张鑫高兴地笑了,但这样的动作对于上肢无力患者来说,可能并不容易做到。这台上肢机器人还可以提供汉字书写、七巧板等游戏,锻炼患者其他上肢功能。
“这些游戏真不错,我们啥时候能玩玩?”“明天就给你安排上!”有患者看到这两台机器人也想尝试,王付涛笑着回答了他,“现在这两台机器人很受患者欢迎,他们都说像到了大自然,心情很放松。”增加康复训练的趣味性,提高患者的康复意愿,使患者在轻松状态下完成训练,提高康复效率,增强康复信心,就是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引进这两台机器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