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 他们“一对一”关爱特殊老人
本报记者 张琪
“王大姐,我是小菊,今天我来给阿姨做按摩护理。”4月7日上午8时,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长护中心护士林秀菊敲响了亚大怡景小区李桂英(化名)的家门。自从82岁的李桂英老人成为她的护理对象后,林秀菊每周按照约定时间上门为老人服务。
“李阿姨,今天感觉怎么样啊?跟着我的动作,右脚慢慢抬起来……”进入老人房间,林秀菊放下手中的护理包,开始忙碌。洗脸、梳头、擦身体、按摩……林秀菊动作娴熟,李桂英脸上满是享受的表情。“自从小菊上门来护理后,俺妈的身体状况好多了,心情也好了起来。”李桂英的女儿说。
几年前,李桂英得了心脏病,她的身体状况开始走下坡路。之后两年,她又先后遭遇了股骨头坏死、脑梗死……接连的疾病击垮了李桂英的身体,她失去了自理能力。家人想让老人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但缺少基本的护理知识,一筹莫展之际,他们了解到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开展长期护理服务,缘分就此开始。
“半年前,我第一次上门时,看到李阿姨生活不能自理、情绪很差。”林秀菊和同事为李桂英进行关节护理、行走训练、站立训练等,同时花心思与她聊天,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帮她树立信心,并向家属传授护理知识。如今,李桂英的身心状况明显好转,已能在家人的搀扶下进行短时间站立、行走。
半小时后,林秀菊完成了服务项目,准备离开,老人颤颤巍巍地摆摆手,向她表示感谢。“阿姨,您歇着,注意按时吃药啊!”林秀菊殷切叮嘱。关上李桂英家的门,林秀菊看了看当天的安排,还有12位老人在等着她上门服务。
“我们不过是做了自己分内的工作,老人们都很认可我们,盼着我们常去,有的老人还会为我们准备水果、零食。”林秀菊说。
“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中”,是林秀菊和长护中心所有工作人员的初心。长护中心成立后,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组织经验丰富的医师、康复师、护士组成团队,对参加长护服务的老人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实施专业的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让这些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有时他们还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为老人带药、剪头发。他们用心的服务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护理员杨双就曾收到过两封感谢信,信中写道:“参加长护服务的3个月里,3位医护人员尽职尽责,对我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极大地帮助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