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药箱 “囤货”有技巧
本报记者 鞠圣娇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许多市民会准备一些常用药物放在家中。就如何管理家庭药箱,4月10日,记者采访了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药学部部长樊淑文。
对于药箱中该存放何种药品,樊淑文表示可以结合家庭情况、季节变化适当储存应急药品,例如家中有过敏体质的成员可以在季节变换时准备抗过敏药物;另外,家中有慢性病或老年病患者应注意更新常用药,但她同时强调,不要随意储存抗生素类药物,此类药物要咨询医师后再使用。
要定期检查药箱内药品的保质期,樊淑文介绍,常常有人要求门诊医师多开一些药品,以便储存起来或者以后使用。但实际上,在完成相应的疗程后,这些药品有可能被遗忘,万一药品过期,其疗效和安全性无法保证。樊淑文建议保留药品外包装,定期检查药品保质期,对于过期药品及时处理。
药品保存需要的温度不同,樊淑文提醒市民要注意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保存药品,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尤其应避免放到取暖器、厨房、阳台等温湿度较高的地方或儿童能轻易拿到的地方,同时也应该避光保存,可以选择带隔层和盖子的塑料药箱。“一般来说,常温指的是10—30摄氏度,阴凉处指的是不超过20摄氏度,冷处指的是2—10摄氏度。有些药品需要在冰箱里存放,比如益生菌、生物制剂等。”樊淑文说。
樊淑文提醒,药品要根据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年龄因素等分类存放,比如儿童药品最好与成年人、老年人药品进行区分,内服药品与外用药品也最好分开存放。而且,用完药品后,要将药品收好,不能随手放置,以免儿童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