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摸清水源地“家底”
本报讯 (记者 王军豪) 4月25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我市13处水源地的矢量地图已经绘制完成,这标志着我市水源地的“家底”得以摸清。
“这项工作完成前,这13处水源地的面积、具体方位只有描述性文件。在描述性文件中,关于水源保护区的方位,只有北临哪儿、南临哪儿等,而具体的经纬度信息并不清楚。矢量地图绘制完成后,水源地的详细信息就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确定下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张书银介绍。
在张书银展示的矢量地图中,各处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都用醒目的蓝色线条标出。水源保护区,是指国家对某些特别重要的水体加以特殊保护而划定的区域。我国依据对水源水质影响程度的大小,将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位于地下水口上游及周围直接影响取水水质的地区,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以外的影响补给水源水质,保证其他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区域。
各处水源的面积、周长都用精准的数字在矢量地图中标注了出来。张书银介绍,矢量地图的绘制完成,既为饮用水水质提供安全保障,也为依法保护水源地提供了根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