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为引 淬炼成钢
——一家传统企业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国内一些顶尖轴承企业非常认可我们的锻造工艺和产品,这几天,先后有几家企业派人来公司洽谈合作。”4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临清市唐园镇的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庆刚指着车间内陈列的各种钢材和轴承套圈产品说,公司现在全都是订单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两个月以后。
“我们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生产外径80—800毫米轴承套圈,并进行锻造、退火和车加工。最初,我们的产品档次比较低,属于市场的低端产品。”汪庆刚拿起一个银白色的轴承套圈成品说,党的十九大提出“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转变、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转变”,这为公司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唐园镇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通过改造设备、更新技术,逐渐走上机械化、数字化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端、智力、资源是实施科技创新的基础。”唐园镇党委书记梁勇说,唐园镇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建立和完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和高校在培养人才、科技项目攻关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
2019年12月9日,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和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汪庆刚至今对那一天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当时,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贺洪江表示,将带领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团队全力以赴,争取把困扰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多年的轴承钢技术难题解决掉。
在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团队的帮助下,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通过改工艺、改设备、改布局,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打开了销路、拓宽了市场,连续接到全国轴承前十强企业的订单。
如今,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已建成锻造、热处理和车加工3个专业生产车间,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全自动高速圆盘锯,提高了下料精度及切割速度,引进了高精度数控碾环机,确保产品尺寸精确,打造了专业实验室,利用直读式光谱分析仪和氧氮分析仪分别对轴承钢的26种微量元素和敏感气体进行准确分析,精确度可达百万分之一……
“公司轴承套圈的材料利用率也从原来的40%提高到如今的76%。”汪庆刚自豪地说,目前,公司已经成功申请了消除碳化物工艺专利,获批了20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5项专利正在审核中。
经过几年的发展,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山东省轴承行业“先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称号,通过了IS09001:2015和IS014001: 2015质量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期间优秀供应商、最具发展潜力企业以及科技创新发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