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
■ 张桂林
一
我经常做两个梦,一个是梦到考试,一个是梦到童年生活的地方郑家屯。
梦中的郑家屯是记忆的翻版,房舍、景物大多是旧时的模样。沙坨子杂草丛生,草甸子水草丰美,瘦弱的我漫无目的地游走,孤零但不孤独——仰天望去,云在走,鸟在飞;闭眼倾听,虫儿在鸣叫羊群在合唱。梦中的考试却是紧张慌乱,同事成了梦中的同学,找到考场找不到座位,试卷不分科目,试题看不清读不懂,双眼蒙尘一塌糊涂,总是在无奈和焦急中惊醒。
高中阶段的每场考试都是对心灵的捶打和煎熬。高一化学如悟天书,学了半年竟不懂摩尔概念,物理半知半解,我便抱定了学文科的决心,早早地丢下了这两门课。班内56名学生,我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排47名,这对我这个心怀美好憧憬,立志跳出农门的学子是劈头盖脸的打击。我对前程心惊胆战,又觉得无颜面对眼巴巴盼望我成才的父母。为了不被压垮,为了心中那盏希望的灯火不至于熄灭,我给了自己一个理由,也是给了自己一根稻草,那就是高二文理分科,不学化学物理,不考化学物理,我的成绩就可能逐步提升了。
高中三年,英语只有毕业考试及格一次,大大小小的数学考试没及格过。我不看天不看地,起早贪黑死记硬背拼命做题,不知道晚自习熄灯后在教室里燃掉了多少蜡烛。
高二开始,我的名次逐步提升,可是数学一直吃力,课后练习题会做,老师一出课外题,我就蒙圈。高中毕业考试全班70余人我考了13名,按总成绩入围三好学生,又因数学不及格被取消了评选资格,高中三年我唯一一次获得荣誉证书的机会便失去了。上大学以后我还保持着上高中时的学习状态,被评为系级、校级三好学生。参加工作后努力工作,十年间我获得的各级表彰证书摞起来足有两尺多高,这是后话,暂且不表。高考预选,我数学卷子只做了前面一小部分,大部分题不知何处下笔,卷面一片空白,考了35分。
高考考数学时,我本着从前往后先易后难,做一个对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我放弃了几道难度较大的题,可后面一道十几分的题和我做过的习题集上的一模一样,这道题我当时并没有完全弄懂,可我记住了解题步骤答案,凭记忆原原本本地写下了答案。数学考了85分,这等于把我拉进了大学门。
二
1986年7月,高考三天我住在同学家。同学的父亲是三中老师,他们家住在三中家属院,高考前夕,为了有一个好的休息和学习环境,我晚上便住在他家的南屋里。高考前两天,同学的父母回离城三四十公里的农村老家去住了。“我们回老家住,不影响你考试,不给你增加压力。”他们临走时对同学说,“咸鸡蛋和菜都给你们俩准备好了,馒头去食堂买,你们自己管好自己吧!”
高中的学习生活蚀去了我的年少轻狂雄心壮志,人生的理想目标和现实情境已经是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看得再高想得再远我也只能踏踏实实地啃一页页书啃一道道题。面对高考,我只有量力而行,竟然临场不惧。当时,我想不管电大中专大学,能考上就好,考上就能有工作吃国粮,也就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土里刨食,考不上就复读!
考试第二天,天气一改前一天的炎热,竟然雨雾蒙蒙空气清新宜人。考场设在北顺小学,和三中紧邻,我冒着蒙蒙细雨步行往返,正是:和风偏应律,细雨不沾衣。三天考试比较轻松,吃得也很简单,馒头、咸鸡蛋、凉拌黄瓜,远不是现在考生车辆由警车开道,兴师动众,家长陪同怕考生凉着热着渴着的这种局面。
三
高考过后,在家中等待考试成绩的日子里,我一扫考前安然若素荣辱不惊的心态,变得心神不安思绪纷扰。
时值盛夏,抗药的棉铃虫十分猖獗。母亲在棉田中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地背着药桶喷药,我在家中炕上翻来覆去,一遍遍回忆高考各科试题,一遍遍回忆自己做的答案,然后再给每一科划分。虽然知道一出考场成败已定,估分与否毫无意义,我应该接替母亲去棉田喷洒农药尽一份义务和孝心。母亲理解我的不安和焦躁,劝慰我说,已从我三姨家借了300元钱,复课就交学费,考上了就买辆自行车。
窗外的蝉鸣鸟语好像暴风疾雨从窗外泼进屋内,我软绵绵深陷其中不渴不饿,一具皮囊包裹的是满满的疲惫,一遍遍地为自己估算成绩。千算万算结果无大差异,估计在445分上下。事实是考了450分,高出专科分数线近20分。其中数学估分一分不差,这并不是我记忆力强,而是考试试题和考试过程太刻骨铭心了。
四
知道录取分数线后,同学张山的分数刚刚过电大的录取线,但他决定复课。录取通知书下来后,我去学校领通知书,班主任老师说,中专降分了,张山被一所金融学校录取,安排我回家时顺路通知他来学校领通知书。
张山和我不是一个乡镇,我们两家都在城西南,可并不在一条路上,去他家要在途中下公路拐向一条土路。前一天下了场大雨,土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我推着自行车走走停停,不断地用木棍清理车轱辘上的淤泥。路两边玉米已长得一人多高,密不透风,虽说是雨后,可还是感到玉米地里蒸汽腾腾热浪袭人。我鞋里灌满了泥水,走路时“扑哧、扑哧”地响,到他家时已过中午。张山家里没人,邻居说他父母在地里干活,听说来给他家报喜,便一路小跑着喊回来张山的父母。
张山的父母非常高兴,说张山到城里学校交复课费去了,这下可好了。他们知道我没吃午饭,就给我炒了满满一碗香喷喷的辣椒鸡蛋,我为同学高兴,所以一点儿也不感到辛苦劳累,一口气吃了两个碗大的馒头。
另一位同学王青知道分数后就没再回家,一直住在学校学习,提前进入了复读的轨道。有次返校,我当天没有回家,和他坐在学校操场东面的一个水泥高台上,从傍晚一直谈到深夜。我们谈到了父母的辛劳和希望,回顾了高中三年度过的光阴,也谈到对未来的理想和憧憬……夜风习习,天空高远,星河灿烂,我们互相鼓励着祝福着,彼此的眼里都映出了晶莹的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