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诸葛会” 培育“菇经济”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本报通讯员 唐明强

6月15日晚,冠县崇文街道马寨村的侯振虎特意提前吃了晚饭,因为晚上七点他要到旺庄新村参加干群“诸葛会”。这不,刚进屋还没坐下,他就与省派驻旺庄新村第一书记崔智杰攀谈起养菇的事。

这一天是党员活动日。以往的党员活动日,通常就是组织党员学学文件,收听收看电视节目、交纳党费等,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从五月开始,大家参会的热情突然高了起来,不光来得早了,来的人也多了。

这一切,还要从省派第一书记抓“菇经济”说起。

旺庄新村包括前旺庄、后旺庄和马寨三个自然村,有多年种植苹果的经验,这几年建设油桃大棚75座,蘑菇大棚21座。年初,贯穿村庄南北的刘神伯渠进行了改造提升,农田灌溉条件大为改善,为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打下了基础。

去年10月底,崔智杰来到旺庄新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后,他认为旺庄新村农业基础好,灌溉条件好,可以发展大棚蘑菇。前不久,他与旺庄新村党总支书记张俊文商议,召开一次由“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参加的议事会,商量发展大棚蘑菇的事,于是就有了这次“诸葛会”。

“发展大棚蘑菇门槛低、占地少、周期短、回本快,尤其是种植羊肚菌,一座占地仅2亩的羊肚菌大棚产量可达到80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约150元钱,一棚收入就达12万元,如果再搭配技术指导、精心管理,效益会更好。”崔智杰的话一下子就把大家的热情给点燃了,平静的会场热闹起来。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村集体决定先行先试,高标准建设4座羊肚菌大棚,成功了,大家跟上,万一有风险,集体担着。”崔智杰还向大家宣布。

“那太好了!”“我主要是怕没经验,有集体在前头领路,就不怕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议事会成了发展壮大“菇经济”的“诸葛会”。不觉间,夜已深,大家意犹未尽地慢慢散去。

说干就干。会后第二天,崔智杰就与旺庄新村“两委”干部一道下田选址。崇文街道党工委书记沙涛不仅参与大棚的规划,还到县有关部门协调办理手续。至6月18日,第一批羊肚菌大棚的水电等配套设施已到位,机械设备已进场,预计月底建设完毕。

2022-06-2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3788.html 1 干群“诸葛会” 培育“菇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