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谷农业水价“改”出多重效益
本报讯 (记者 岳耀军) “农业用水实行‘以电计量’‘以方计量’等多种计量方式,既促进了灌区内农业节约用水,又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6月14日,阳谷县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朝蓬介绍阳谷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时说。
当日,聊城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场会在阳谷县召开,旨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深度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确保完成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任务。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就是以“节水优先”为原则,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促进农业节水增效。通过水价改革提高用水效率,提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阳谷县作为首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在全市率先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在试点工作中,阳谷县通过采取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制定水权分配制度、完善用水计量设施、开展农业用水奖补等措施,结合灌溉设施改造、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项目建设,促进了全县98.5万亩农田的有效灌溉,减轻了农民负担,方便了农民灌溉,节约了水资源。
“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知晓度,打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最后一公里’。全面梳理农业水价定调价运行机制,确保改一处,成一处,切实做到让农业节水增收,农民群众受益,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袁朝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