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市场监管局推广“标签式监管”
全面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
本报讯 (岳耀军) “聊城市市场监管局将深入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大力推广‘标签式监管’,全面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切实做到精准监管、有效监管、公正监管。”6月28日,聊城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管理科科长邹连堂介绍。
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聊城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会同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监管效能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邹连堂说,按照保市场主体发展的十五条措施要求,聊城市市场监管局将深入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大力推广“标签式监管”,将抽查事项、检查对象按照行业、区域、风险和信用等条件,设置关键性标签标识,自动生成跨部门联合检查任务,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做到精准监管、有效监管、公正监管。
邹连堂提醒,企业应重视自身信用积累,依法诚信经营,通过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等方式,降低自身信用风险,提升企业的市场信誉和竞争力。
我市通过实施精准监管,让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有利于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同时,能够有效防范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过度干预,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围绕“标签式监管”机制,我市出台《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两单、两库、一平台、一细则、一指引、一计划、一方案”的双随机监管制度体系日趋完善。我市制定《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实施意见》,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通用+专业”指标体系,全市“通用+专业”的差异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分类管理方式日趋深入。同时,推动实现监管事项标准化,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事项与权责清单事项、“互联网+监管”事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关联、映射,梳理形成《监管事项标准清单》,实现“一张清单管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数据互联共享渠道日趋畅通,数据共享渠道日趋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