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发展底色更明亮

——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录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心怀‘国之大者’,找准自然资源工作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结合点、切入点,去年年底筹划开展了‘情满黄河向未来’主题活动。通过半年多的实践,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自然资源领域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聊城绿色发展底色更明亮。”7月4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玉录介绍,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村镇规划为抓手,一方面,创新开展责任规划师“大河工匠”行动,深入推动全市沿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大河工匠”行动由6名责任规划师组成规划团队,每月到乡镇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建议。规划编制过程中,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结合资源禀赋、区位特征、历史文化等,充分挖掘特色,塑造亮点。另一方面,科学指导推进全市层面村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发挥好村庄规划对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市已编制20个乡镇、50个村庄国土空间规划。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早下手”摸清用地需求,安排用地计划,年初制定了《关于统筹做好2022年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内容涉及规划保障、指标使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20条政策措施。推行土地服务专员制度,为重大项目提供贴身服务,截至目前,全市244名土地服务专员对接项目300多个,先后为110个存在问题的项目建立服务台账。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科学绿化美化未来”的工作思路,在黄河沿岸、黄河故道、冀鲁豫边界推进大生态廊道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完善黄河、金堤河生态保护带和沿黄生态景观线,打造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观光通行等功能于一体的黄河生态大廊道。在建设优质高效森林资源的同时,我市积极发展壮大林下经济,提高林业综合效益。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12万亩。今年,我市对20株千年古树编制了“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并在全省率先建设了一批以古树为主题的乡村“口袋公园”。

张玉录介绍,面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较多、底数不清的实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全市矿山逐一现场核实,全市249个矿山全部落图,形成“一县一图一表”,挂图作战。将每个矿山的矿区范围影像图叠加分析形成套合图,构成“一矿五图一册”,用科技手段助推矿山生态修复。对矿山科学分类,采取自然恢复、转型利用、工程修复三种方式,把废弃矿山范围内的低效建设用地、废弃坑塘、未利用地等修复治理为高效利用建设用地、耕地、林地等。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93处矿山的生态修复,面积9000余亩。

张玉录介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大力实施防沙治沙,推行大网格套小网格林粮间作模式,在沙化区域农田林网内推广10米行间距的造林模式,栽植杨树、枣树经济林,间作小麦、地瓜、花生等,形成大网格套小网格的林粮间作模式,提高了防沙治沙效果和经济效益;推行沙区治理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在重点沙区探索建设生态公园、森林公园等,全市沙区已建立各类公园20余处;推行治沙防护林带与林果产业带相结合等创新典型沙化治理模式,支持鼓励发展沙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出了一批集板材加工聚集地、特色林果于一体的富民产业区。

2022-07-05 ——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录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4660.html 1 让绿色发展底色更明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