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红色”孺子牛
——记“新闻老兵”牛贵葆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本报通讯员 岳振东 苏跃文
多年来,在革命老区莘县,一位退役军人写出了一大批带有红色元素的新闻作品。他就是莘县融媒体中心的牛贵葆,一头耕耘在“红色沃土”48年的“孺子牛”。
牛贵葆出生于1955年7月1日,莘县张鲁回族镇杨村人。1974年12月,他应征入伍,在济南市砚子山解放军原高炮第69师639团政治处宣传股担任新闻干事,多次获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1979年5月,牛贵葆光荣入党,1981年由义务兵转为志愿兵。1988年5月,他退役回到家乡,被安置到莘县广播电视局,担任编辑、记者。由于有部队“红色基因”的传承,他把“为党旗军旗添光彩”作为工作信条。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红色记者”,他自费购买了近三千本红色经典书籍。
当时,采访没有专车,牛贵葆的代步工具就是从部队带回来的一辆旧自行车。“这辆自行车陪着我采访了整整20年,脚拐换了五六副,链子换了八挂,车圈、车条、车把不知换了多少次。”
1996年7月16日,莘县古城镇北寨村出现一个“舍己救人英雄群体”,经过牛贵葆首先报道和各级宣传,青年民兵许化伦被省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1998年6月30日,他去朝城镇采访了“好母亲”薛月先,以“祖国高于一切”为题,报道了她支持儿子安心服役的事迹,于1998年7月16日发表在《聊城日报》。他还采写了原刘庄乡于楼村党支部书记于承恩带领全村拥军优属的事迹,与谷喜合合作采写了《爱心奏响拥军曲》一稿,于1998年2月17日刊发在《聊城日报》等媒体。
2005年,牛贵葆因工作岗位变动,有了更多时间深入采访调研,并写出了多篇反映当地“双拥”工作的稿件。2010年12月26日,《马本斋烈士汉白玉塑像在莘县张鲁落成》一稿发表于《山东国防教育报》头版;2014年,《红色文化教育长廊立志固本》一稿被《黄河民兵》杂志第七期采用。
2011年7月,牛贵葆结识了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党支部书记夏祥印,在交谈中发现一条重要线索:1941年农历11月至1944年5月,时任中共冀南区党委书记、冀南行署主任、冀南军区政治委员宋任穷在杨庄村工作、生活、战斗过。
牛贵葆如获至宝,先后近百次到杨庄村采访。2011年8月,他专程去北京解放军报社和解放军出版社拜访两位战友,寻得相关书籍、音像资料等。回来后,他与时任莘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马世祥等人合作,撰写《宋任穷在莘县杨庄》一稿,被2011年8月2日《大众日报》和2012年5月12日《聊城日报·壹周末》采用。2012年10月17日,莘县县委、县政府在杨庄村举行“中共冀南区委员会旧址”修复落成典礼,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宋任穷旧居、冀南高干会议旧址等得以重建。
此后,通过不断挖掘,《宋任穷与杨庄抗日地道》《宋任穷与盖亮炮》《宋任穷与杨庄抗战兵工厂》《宋任穷与杨庄抗战医院》等稿件相继被《农民日报》《大众日报》《齐鲁烽火》《八路军》等报刊杂志采用。尤其是在采写《宋任穷与杨庄冀南银行》一稿时,牛贵葆于2019年3月10日奔赴山西省黎城县黄涯洞镇小寨村冀南银行总行旧址实地参观,掌握第一手资料后,与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马章文、大王寨镇党委书记闫洪涛合作撰写,于2022年3月18日在《人民政协报》发表。
1999年6月,牛贵葆的新闻作品集《春华秋实》一书出版发行。2019年12月,他与马世祥、闫洪涛等人精心编辑的《红色杨庄》一书出版,填补了省、市党史工作中的一项空白。
48年过去了,年近七旬的牛贵葆仍在新闻道路上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