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少了我”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王希玉
8月22日上午8时30分许,记者在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二庭见到执行干警贾忠波时,他正在与一名当事人电话交流。打完电话,他从办公桌旁的小柜子上抓起几瓶药,一一打开。“这是补钙的,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这是活血化瘀的。”贾忠波熟练地将药倒到手里,足足一小把。“现在,我吃药比吃饭还规律。”贾忠波打趣道。
从6月起,拄着双拐上班的贾忠波成了聊城中院干警队伍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尽管如此,他还是每天坚持提前到单位。
去年11月的一个周末,积雪路滑,贾忠波不慎摔倒,导致股骨颈骨折。在医院躺了几个月后,贾忠波执意要出院。医生拗不过他,允许他出院,但特意叮嘱:伤势严重,很容易诱发股骨头坏死,要卧床休息至少一年,一年半后再扔掉拐杖。口头上对医生答应得很好,但贾忠波6月份就开始上班了。“我们执行二庭人手少,同事都很忙,再加上执行工作事关人民群众权益能否及时兑现,在家里我实在待不住。”贾忠波的话简单质朴,早一天上班,群众的合法权益就能早一天实现,同事就能轻松一点。
贾忠波所言非虚。每天一到班上,就有忙不完的活。查阅卷宗、联系当事人、开庭质证、开展调解、制作文书……“忙,咱不怕,比在家里歇着强。”贾忠波说。
谈话间,贾忠波的手机收到一条新消息。一看微信,贾忠波激动地拍了一下大腿:“终于回信息了。”给贾忠波发信息的,是被执行人任宇(化名)。任宇才20多岁,由于未及时偿还多笔贷款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原本今年7月任宇已经答应偿还贷款,但不知何故玩起了失踪,连执行人员的电话也不接了。“不接电话可以,总不能不看微信吧。”贾忠波便每天给任宇发微信,既告诉他欠债还钱的道理,也告知他逾期不还的严重后果,还苦口婆心地对他说:“如果有困难,可以跟我讲讲,看我能不能帮到你。”
贾忠波的耐心打动了任宇,终于回了信息。微信上,任宇对贾忠波说:“我感觉您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不是我想象中冷冰冰的样子。我现在已经在外地打工,一定会及时还上贷款。”案子可以是冷冰冰的,但办案人员不能是冷冰冰的。贾忠波说:“有些案子,按照执行程序可以直接结案,但事可能还没了,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贾忠波从事执行工作已经11个年头,先后在执行信访、执行裁决和执行实施等岗位工作。他伤后上班时,正是聊城中院“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虽然身有不便,但贾忠波依然投身到创建活动中。贾忠波的拐杖就放在办公桌的旁边:“在办公室里我就‘咯噔’着走,出去办公室我再拄拐杖,一点儿也不影响工作。”
前不久,贾忠波收到一面锦旗,是申请人曹雄(化名)送来的。2009年,巩昌(化名)驾车发生交通事故,曹雄被撞伤,留下身体残疾,法院判决巩昌赔偿曹雄各项损失15万余元,但一直未履行到位。无奈之下,曹雄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接到案件后,贾忠波详细了解了案情,也感到很气愤:“十几年了,巩昌不赔偿,自己也不露面,还隐藏财产,这怎么能行呢!”贾忠波果断将被执行人巩昌按拒执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强大的司法压力面前,巩昌终于向曹雄支付了赔偿款。感动之余,曹雄给贾忠波送来了一面锦旗。
“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是聊城中院干警始终坚持的准则和坚守的初心。”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延杰表示,面面锦旗激励着全体干警扎实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更好地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
采访临近结束,记者问贾忠波是否担心伤情恶化。贾忠波说:“要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我按时吃药,平常多注意,应该没大事。”顿了一下,他又笑了笑说:“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