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串起跨域通办“朋友圈”
——东阿创建黄河流域政务服务通办联盟探寻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联盟成立以来,‘朋友圈’已从最初的5省32个县(市、区)扩增至6省49个县(市、区),可办事项由44项增至155项。截至目前,仅在东阿受理的‘跨域通办’业务就达1000余件。”8月29日,东阿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付朝辉说。
付朝辉说的联盟,指的是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联盟。去年12月10日,东阿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31个沿黄县(市、区)审批局举办了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联盟线上签约交流会,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5省(区)的32个县(市、区)共同签署了《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联盟联动机制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标准统一、代收帮办、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跨域通办”新模式,标志着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联盟正式成立。
以前遇到异地业务,工作人员只能通过电话询问当地审批部门,告知群众后,由群众到当地审批部门办理。耗时长,且群众需“多地跑”“折返跑”,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群众的办事成本。而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联盟成立后,企业群众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在本地办理异地业务,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帮代办、一地办”。
今年5月,东阿古胶阿胶系列产品有限公司在东阿县政务服务大厅,仅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分公司在河南荥阳的跨省注册登记。为提高通办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过程中因政策、标准不一带来的问题,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联盟建立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东阿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制定黄河流域“跨域通办”工作规程,编制了《黄河流域“跨域通办”联盟政务服务事项服务指南》,明确了不同地区业务申请条件、申报方式、材料清单、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办理时限、发证方式等,推动事项办理规范化运行,实现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域无差别受理。
牵头成立黄河流域“跨域通办”联盟,把黄河流域县域政务合作作为“跨域通办”的主攻方向,东阿县让区域企业和群众享受到了更多“同城待遇”。
而为了让黄河流域“跨域通办”联盟能够更加便民利企,东阿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深化流程再造,不断提升管理效能,促进更多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深化“三项机制”,筑牢“跨域通办”基础。深化“运行机制”,梳理县域155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编制工作规程,提升通办事项的标准化程度;深化“沟通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工作群,及时有效沟通;深化“评价机制”,用好“好差评”制度,建立结果运用、追责问责等配套机制。
建立“三种模式”,拓宽“跨域通办”渠道。建立“代办模式”,建立异地收件模式,设置服务专窗,对申请材料审查指导;建立“网办模式”,制定业务网上操作指南,提供业务咨询、网办指导;建立“联办模式”,两地协同办理,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抓好“三个协同”,提升“跨域通办”质效。抓好“数据协同”,制定电子证照、电子印章互认机制,解决数据材料重复提交问题;抓好“要素协同”,明确异地办理条件,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域无差别受理;抓好“能力协同”,以多种形式推动业务人员开展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发展共赢,进一步提升异地政务服务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