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让爱更有力量

——我市推动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相结合

■ 本报记者 吕晓磊

8月28日下午,聊城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刘玉杰和几位志愿者来到高唐县赵寨子镇张庙村刘一宁(化名)的家里。“好好学习,自立自强,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的。”刘玉杰一边嘱咐刘一宁,一边将2000元现金和一部分生活物品交到他的手中。

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家庭失去经济来源的刘一宁跟着8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深陷困境。今年,刘一宁顺利考入山东理工大学,上大学的费用让这个家庭犯了难。困难时刻,政府和社会组织携手,为这个家庭托起了生活的希望,也照亮了刘一宁的未来。刘一宁只是我市社会救助和慈善救助相结合的一个缩影。

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保民生、促公平、救急难的一项基础性和托底性工作。自2014年2月《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首次提出“国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之后,社会力量就逐渐成为社会救助重要的一股力量。我市努力推动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相结合,坚持政府重点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方式,建立机制、提供平台,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通过捐赠、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到社会救助公益事业中来,不仅确保了群众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且提升了社会救助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在聊城,很多市民对“尚善社工”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从2017年成立之日起,尚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就致力于一对一关爱事实孤儿、为孤贫老人送温暖、用爱照亮“一老一小”等项目。

尤其是为孤贫老人送温暖项目,尚善社工在开展“物资+服务”帮扶的同时,发挥社工专业优势,汇聚社区、爱心人士、爱心商家等社会力量,为孤贫老人提供精神关怀、生活紧急事件帮办和撰写孤贫老人生活状况社会调查报告。截至7月5日,尚善社工累计建档2919个,帮扶资金总计146万余元,为孤贫老人送去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为他们送去了情感关怀。“社工们的服务给了我积极面对生活困境的勇气和信心。”受助居民张云涛(化名)说。

社会救助让困难群众获得了更多温暖,困境家庭不再是社区里的“孤岛”。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关怀、帮助下,困难群众奋力走出困境,走向新生活。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刘伟表示,市民政局将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合理调配资源,促进信息共享,实现政府与慈善组织优势互补,畅通慈善救助渠道,充分利用社会慈善资源,积极探索慈善救助融合发展途径和具有聊城特色的“社会救助+”模式。

2022-09-05 ——我市推动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相结合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8007.html 1 让爱更有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