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打游戏花了一万多元

律师:向监管部门反映

本报讯 (记者 张目伦) 日前,聊城一名10岁男孩在网上玩游戏,连续充值共计1万多元。孩子的母亲经过多方沟通,游戏提供方退回一半费用。9月2日,律师建议,当事人可向网信等监管部门反映,索要其余费用。

市民颜女士介绍,今年7月份,她10岁的儿子在网上玩一款名为“王者竞速”的网络游戏。在此过程中,游戏弹出“599”的数字框,孩子便随手点击,一连点了十多次。两天后,孩子的爷爷进货时,发现卡里的1.1万元钱不翼而飞。

一家人赶紧查找原因,经询问得知,是孩子打游戏时花掉了,当时他以为是游戏币,没想到是充值。于是,颜女士多方咨询,了解到该游戏的服务平台在江苏,便拨打了当地的市民热线,经过多次协调,游戏提供方同意退还一半费用。“这事处理起来很麻烦,费了不少周折,但不知这种情况该退还多少钱。”颜女士说。

就此事,9月2日,聊城舜翔律师事务所肖律师表示,孩子、父母、游戏公司三方都有一定责任。孩子固然是直接责任人,但他们对金钱是完全没有概念的。10岁男孩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充值游戏支付的1万多元属于比较高额的游戏支出,与其年龄行为明显不相符。由于他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相关的行为应当由法定的监护人认可后才发生法律效力,而其母亲不认可他的交易行为,那么它就是一种无效的法律行为,相关机构应当予以退还,但需要提供证明其购买行为系未成年人实施的证据。孩子父母没有对未成年人监管到位,存在一定过错,主张退全款的话需要跟游戏公司协商。目前,当事人已收到一半退款,其余费用可借助网信等监管部门要求退还。

肖律师还表示,像这种情况,到底该退还多少没有具体规定,需要双方协商。如需起诉,举证将会相对困难。她认为,作为网游企业,不得利用弹窗广告对未成年人进行诱导式消费,同时应遵守法律规定,设置必要的充值金额限制。作为未成年人的父母,也应当注意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避免因沉迷游戏而影响身心健康。

2022-09-05 律师:向监管部门反映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8012.html 1 10岁男孩打游戏花了一万多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