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 本报记者 梁丽姣
“虽然离家很远,但我不后悔。”对于在深圳打拼了21年的冠县人白润成来说,深圳这个地方,是他实现梦想的舞台。
2001年,大学毕业后的白润成怀揣着一腔热血,背井离乡,只身一人来到离老家一千多公里的深圳打拼。“想努力闯出一番名堂。”对于农村出身的他来说,深圳,是他改变命运的首选地。
那时的深圳,就像一个聚宝盆,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青年来到这里拼搏奋斗,实现梦想。白润成深知,想要在大城市站住脚,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先在一个五金加工厂工作,积累经验和人脉,但他不满足于为人打工的状态。
“初生牛犊不怕虎,趁着年轻,不能安于现状,就是得多折腾。”创业,是白润成想到的唯一出路。说干就干,2005年,他用积蓄买了几台简陋的设备,租了一间面积不大的厂房,开始生产五金件半成品。
创业,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从为人打工到给自己打工,角色的转变,他肩上的担子瞬间重了很多,厂子的大事小情都需要他亲历亲为,这对于性格内向的他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最艰难的时候,他也曾想过放弃,尤其是在中秋节、春节这样的日子里,无法与亲人团聚的他忍受着漂泊的孤寂。“创业是个累人、累心的活,遇到挫折时也怀疑过背井离乡是否值得,但想到父母期盼的目光,就咬咬牙一步步挺过来了。”白润成说,对他来说,总有种宿命感在支撑着他不断前行。
21年来,回家过中秋节的机会很少,远离家乡独自在外打拼的辛酸只有白润成自己才能体会,他把对亲人和故土的眷恋转化为工作动力,只争朝夕,奋斗在异地他乡。生意稍微有些起色后,他将父母接到深圳居住,让二老享了几年清福。那几年的中秋,每年都能陪在父母身边,他的心里多了幸福的感觉。
几年前,白润成的父母回到老家养老。去年,他的父亲突发疾病去世,他后悔没有多陪陪父亲,也后悔没有在本该团聚的日子常回家看看。在外打拼的这些年,他已娶妻生子,儿女双全,取得了“小小的成就”,但在他的心里,仍牵挂着家乡。
又是一年中秋,月亮一天比一天圆,思念的情愫也一天比一天浓。抬头望着月亮,白润成的思绪回到家乡,思念着从小长大的老宅院,思念着刚搬进新居的老母亲,也思念着各自忙碌的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