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地上的中秋节
■ 本报记者 刘亚杰
9月10日,中秋佳节。济郑高铁聊城西站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场依旧机声隆隆,塔吊高耸。各种施工车辆进进出出,一片繁忙景象。
在由中交一公局承建的三标段工程,360余名建设工人从天蒙蒙亮一直忙碌到夕阳西下,一刻也没有放松节奏。
“我这边挺好的,不用挂心,这个中秋节肯定没法回去了。”忙碌了一天,已经9个多月没有回家的项目安全总监陈涛拨通了四川老家的电话。听到家人都很好,他放下了一直挂念的心。
“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但没办法,工程人注定了要四海为家。”陈涛摘下安全帽擦了擦,“不仅这个中秋节没法回去和家人团聚,春节能否回家还是未知数。”他告诉记者,由中交一公局承建的三标段工程包括了5#、6#、7#楼及地下车库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目前,两栋楼已经顺利封顶。按照工期要求,整体项目计划将在2023年3月份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项目部管理人员有20余名,家都是外地的。”陈涛告诉记者,工期紧、任务重,自去年7月份进场施工以来,大家可以说是披星戴月、夙夜不懈,有的同事甚至一年多没有和家人团聚了。
尽管身处聊城,但陈涛和同事们也很少有机会仔细逛逛这座以水闻名的古城。除了工作需要去城里跑一跑,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项目部和建设现场。
9月10日晚,项目部专门为不能回家的员工准备了一顿“团圆饭”,尽管简单,但也让大家体会到了满满的温情。
“‘高铁梦’是650多万聊城人民的梦,也是我们的梦。”陈涛说,能参与这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设工程自己也十分骄傲,自己将立足优质工程、品牌工程,不遗余力地用奉献和汗水助力聊城早日跨入高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