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高新区分局局长 马保强
过去几年来,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围绕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新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共计64所,其中初中5所,全区共有教职工966人,学生24722名。通过努力,高新区教育工作成绩斐然,现已有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个,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齐鲁名师3名,山东省特级教师4名,山东省优秀教师2名,山东省教学能手7名,水城名校长5名,水城名师9名。市教育体育局高新区分局及所属学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30余项;承办国家级家校共育现场会2次,省级少年宫建设现场会1次。
提升教学水平
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高新区持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
近年来,围绕国家级、省市级解决城镇大班额、全面改薄、学前行动计划、均衡县创建四项工作任务,高新区累计投入资金4亿余元,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以及室内外配套设施的建设。城区范围内新建了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天津路小学、深圳路小学、天津路幼儿园、深圳路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第二实验幼儿园、九州实验幼儿园等。乡镇中小学校、幼儿园除顾官屯大张小学、兴隆村小学外,已全部完成改扩建,切实改善了办学环境、提高了学校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学校差距。四项重点工作在全市各阶段排名中均位列第一。
通过努力,高新区教育教学成绩突飞猛进。2021年中考各项成绩位列全市第一,2022年中考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各项成绩再次位列全市第一。
推进教育改革
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过去几年,高新区持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逐步形成管理新格局,释放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高新区将校长职级制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同步推进、压茬进行,在全市率先落实校长职级制薪酬。2019年全区全面落实“县管校聘”各项工作,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数量,目前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均担任不同学科教学任务。2019年在全区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2021年全面实施“5+2”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参与率目前已达94%,为学生提供了方便。2019年按照“四不变”的原则对高新区文轩中学进行了转制,实现了该校教师队伍和教学成绩的稳定。
高新区不断健全和完善家校共育体系,在各学校设立了“学校开放日”,每月定期对家长和公众开放。成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家校共育取得了较大成果,先后承办全国家校共育现场会2场。2021年,落实“双减”政策,23家学科培训机构现已全部停办和转型。
细节细微着眼
全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过去几年,高新区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着眼,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全力以赴打造平安校园。
高新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创建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目前,全区校园安防基础建设均已达标,专职保安配备实现100%,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100%。全区所有学校餐厅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可见,保障了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防溺水宣教活动,对辖区内溺水危险水域点进行统计并编制分布图,在校内显著位置张贴悬挂,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多种方式进行推送,防止发生溺水事故。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园门口和周边存在的摆摊设点、网吧网咖、交通堵塞等问题,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治理,坚持标本兼治,并建立了长效机制,切实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重点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宣传教育惠民政策,听取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建起了学校与家庭合作育人的桥梁纽带,切实提高了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