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紧握奋进之笔,描绘民生画卷

■ 度假区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葛华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最重要的民生事业,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希望和未来。近年来,度假区坚持全域统筹,大力改革创新,教育改革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教育满意度不断提升。

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近年来,度假区响应群众对教育高质量、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科学合理规划,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聊城一中、颐中外国语学校、北大培文学校等接连落户度假区,不仅带来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发挥了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度假区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度假区还引进聊城市博源中等专业学校和聊城圣乔中等职业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秀技能人才。

教育投入持续不减。在坚持过紧日子的情况下,度假区教育投入不减。近年来,该区共投资11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学3所、农村小学19所、幼儿园17所,新建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塑胶运动场12万平方米。度假区真正实现了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地方是学校,学校成为度假区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

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度假区首创教师规培模式,新教师规培与教师交流相结合,一方面在城区名校中遴选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到边远学校支教,担任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偏远学校新聘任教师在名校空出岗位上进行规范性培养,由学校安排一位名师带三位规培教师,培养满一年再进入各自岗位。名校骨干教师的支教,更新了偏远学校的教学理念;规培教师的回归,为偏远学校充实了一批工作认真、业务水平优秀的生力军,也极大推进了度假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直以来,度假区不断增加专业学科培训的频率和规模,基于“两多一少”,即新入职教师多、老教师多、中坚力量少现状,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度假区模式”。通过管理干部系列培训、后备干部跟岗、校长引领带动以及校长和后备干部双向考核等方式,解决干部队伍老龄化问题,推动优质教师转化为学校管理团队生力军。名师引领、名校长带动工程的同步推进,加快了度假区名校带动工程的实施。在联建共建办学模式的引导下,名校与被带动学校课程同步、资源共享,突出本校特色,形成一批新名校,推动校际间优势互补、发展互促,实现了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度假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构建循序渐进、科学衔接的体育课程,落实好体育课程刚性要求。以校园足球为抓手,培训足球教师,开好足球特色课。目前,度假区中小学共组建足球社团32个,举办中小学足球联赛等50余场。全区5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所幼儿园被选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利用阳光大课间,开展竹节舞等体育运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启动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建立区、校、班三级艺术展演长效机制,推广合唱、集体舞、课本剧等艺术实践活动。

组织学校开设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劳动,构建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家庭教育、基地实践“四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家校共育合力同行。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亲子绘画、线上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为家长提供教育策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在全区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评选出度假区最美家庭20个,并进行集中宣传,充分展示度假区广大家庭和谐美满、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组建24支家庭教育服务队,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对单亲家庭监护人、留守儿童祖辈监护人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022年以来,全区共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活动60次,服务家庭300余个。

“智慧校园”创新发展。度假区以“深度融合、一校一品、树优争先、挖掘带动”为工作方针,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实现教育环境智能化,教育资源优质化,教育应用创新化。目前,度假区共有4所学校被评为聊城市数字校园应用示范校,6所学校被评为度假区数字校园应用示范校。借助4所市级数字校园应用示范校、6所区级数字校园应用示范校和2所“双减”智能作业试点校,以深化应用为导向,度假区正深入探索和打造“246”数字校园推进新模式。

2022-09-1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8784.html 1 紧握奋进之笔,描绘民生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