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入选省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市
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政策效益
本报讯 (记者 李政哲) 9月21日,市财政局传来好消息,今年,我市入选山东省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市,冠县和临清市分别入选试点县,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市级和五个省直管县)有11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成本效益分析试点项目名单,项目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二、小组第一。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中央提出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如何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政策效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显得尤为迫切、至关重要。山东省把加强成本管控作为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探索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我市积极响应,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作为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引入各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来,作为政府内部预算绩效管理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外部机构的智库角色与监督作用,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发展。
其实,围绕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我市做过很多积极探索。早在2020年,我市就展开多轮调研、调度,并与市医保局联合对全市2020年医保基金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开展社保基金评价探索。根据评价发现的问题,督促市医保局不断改进管理。
2021年,我市推动部门行政绩效与财政支出绩效有机融合,并选择市残联、市人社局、市统计局开展部门整体重点绩效评价,探索建立与部门整体绩效挂钩的部门预算管理机制,促进部门提高行政履职效能。当年,市级及7个县(市、区)实现本级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全覆盖,其他4个县(市、区)覆盖率也超过50%。
“2021年,我们采取市县联动,对城市管理维护资金深入开展全成本全过程绩效管理,目前已形成市级城市维护费公共服务和考核标准2大项、支出定额标准和财政支出标准20项,并将结果作为2022年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进而压实预算,提高编制科学性和资金效益。”市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科负责人马琳介绍。
今年,我市在总结上年度城管维护资金成本绩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扩大试点范围,选取公交运营补贴、污水处理费两个项目,进行全成本绩效分析,取得良好成效,为成功申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初现成效,市财政局将以此次入选山东省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市为契机,因地制宜,打造聊城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