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冠县斜店乡联合校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 刘敏 许有泽
教育是民生大事,等不得、慢不得。
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最根本的是提升教育质量。作为农村学校,冠县斜店乡联合校连续10多年被评为冠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综合督导评估先进单位。
2022年1月,斜店乡被省教育厅列为第二批教育强镇省级试点乡镇,成为冠县第二个省级强镇筑基乡镇;近日,斜店乡又被推荐为聊城市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将全力打造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斜店样板”。
在今年上半年基础教育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斜店乡名列全市第8名,全县第1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斜店乡联合校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创新机制
激发满意度工作新活力
斜店乡联合校以强镇筑基为契机,全面接受社会监督,着力解决学校存在的短板,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此,斜店乡联合校根据学校存在的短板、学生家长的呼声,制定群众满意度工作方案,成立群众满意度工作专班,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五下午召开群众满意度工作例会,凝聚合力,使每一位教职工都能精准发力。
为满足家长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斜店乡联合校在学校公众号上公布班子分工和各校(园)长的电话,转发至班级家长群,保持家校沟通渠道畅通。如此一来,部分问题矛盾可及时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班级,大事不出学校,矛盾不上交。
加强家校联动,学校广搭平台,打造家校一体联动机制。每周二为学校开放日、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校长接待日,家长可以到校听课、品尝餐厅饭菜,与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校长沟通交流、提建议等。
针对社会上反映强烈的有偿补课、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教育问题,斜店乡联合校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针对学校师资现状,斜店乡联合校运用“双课标准”、建立青年教师课堂达标、骨干教师课改提升的双线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学、推、磨、研、展”五步活动、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教学课例研讨活动等提升了教师的执教水平。同时,联合校成立了各学科教案集备团队,全面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效课堂,有效对接“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
精准施策
开创满意度工作新局面
为提高群众满意度,冠县斜店乡联合校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把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责任落实到人,实行一生一方案,各分包教师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负责入户家访,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做好家访记录,了解家长诉求,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冠县斜店乡联合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先锋岗”小组开展了“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活动:每一位党员教师联系一个班级、转化一名待进生。给予留守儿童和需要帮助的孩子以心理、课业和兴趣上的引导。同学们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可有选择地参加作业辅导、社团活动,真正做到“早到即入校,进校有人管,晚走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亲情般的师生关系。
学校立足乡村,重视课程育人。斜店乡中心小学开发的“走进家乡的无公害蔬菜”、斜店小学开发的“郭氏祠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特色乡土课程,在每名学生的心田都烙上家乡的印记。各学校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精心打造了素描、动漫绘画、书法、葫芦丝、声乐、象棋、手工、乒乓球、篮球、足球、查拳武术操、Flash动画制作等12个社团,使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掌握2项体育技能及1项艺术特长。
冠县斜店乡联合校创新开展亲子活动,让学生每天回家后和家长分享在学校的收获,比如:背一首古诗、诵一段精品课文、讲一道数学题、画一幅画、唱一首歌等,充分激发学生的获得感。孩子的收获就意味着进步成长,进一步增加家长的幸福感,从而提升对学校的满意度。
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打通教育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民心工程。
斜店乡联合校将继续坚持学生至上、安全至上、质量至上的办学目标,积极抢抓建设“教育强县”和“强镇筑基”的机遇,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为冠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