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有保障 日子更亮堂
——于集镇群众家门口成为“上班族”
■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政哲
“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工资也不比在外打工少,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感觉很幸福!”1月9日,在位于度假区于集镇的聊城市欣苒工艺品有限公司内,正在为毛绒玩偶整形的公司员工刘焕玉高兴地说。在她身后,一袋袋加工完成的小老虎毛绒玩偶整齐地摆放在四周。
生产车间里,整齐摆放的缝纫机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在忙碌,有的在用缝纫机缝制玩具皮,有的在操作设备为玩具充棉,还有的在给玩具整形和缝口,一条条加工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这些小老虎毛绒玩具是华为公司定制的新年礼物,这两天已经运走了15万个。”公司负责人潘书芳说,他们与深圳市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达成了长期合作,订单源源不断。
2012年,有着9年从业经验的潘书芳,在于集镇成立了聊城市欣苒工艺品有限公司,从事毛绒玩具生产加工。2020年以前,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地区。“受疫情影响,我们出口转为内销,产品品质得到国内客户和市场的认可,订单不但没有减少,还有所增加。现在我们与华为、雀巢、屈臣氏等品牌合作,发展得越来越好。”潘书芳说。
目前,该公司每天生产成品毛绒玩具12000余个,它们将被运往全国各地。
“工资计件核算,多劳多得,按月发放,从不拖欠。”潘书芳边说边展示她给员工发工资的记录,大部分工人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工资。“这个工作门槛低,难度小,只要会缝纫就可以上岗,对我们这种文化程度不高的妇女来说非常适合。”说起工作,刘焕玉打开了话匣子,“我一年能挣四五万元,厂里还有年终奖,最高是5000元,我连拿了好几年。”
除了带动就业增收,公司还兼顾了不少群众的“家务事”。在公司,就近务工的村民共有120多人,其中多数是女性。过去,她们因为照顾家庭难以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挣钱顾家两不误。刘翠翠是于集镇于集村人,患有残疾,行动不便。在于集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她成功在这里就业。“厂里待我很好,逢年过节都有福利,而且厂子离家很近,不耽误照顾家里。”刘翠翠说。
看到员工慢慢过上了好日子,潘书芳感到很欣慰。她认为除了大家的努力,还得益于政府对公司发展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我们计划结合电商平台让产品销路更广,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谈及未来,潘书芳信心十足。
毛绒玩具加工工艺简单、能耗低、污染小、入职门槛低,劳务需求量大,就业形式灵活,市场前景好,能让农村留守劳动力充分就业,是有效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于集镇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有效激活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