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成富民“千金方”

■ 本报记者 叶晨雯

“尽管去年雨水多,我们种植的80多亩半夏收成也很可观,纯利润能实现每亩地3000元。”1月5日,阳谷县金斗营镇斗虎店东村党支部书记王求朋介绍。

斗虎店东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党支部领办恒祥劳务专业服务合作社后,为村民外出务工牵线搭桥。“除了外出务工的村民,村里还有一些妇女、老人留守在家里,种植中药材需要大量的人工,能够为村民提供很多工作岗位。”王求朋说,去年3月合作社在多方考察后,试种了半夏、麦冬等中药材。

“我们没有种植中药材的经验,只能多学习,一步步地摸索。”王求朋说,“根据技术员的意见,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微喷灌溉,出水孔像针头那么细小,一小时大约能灌溉五亩地。”合作社专门从河北请来了技术员驻点指导,并建设了微喷灌系统,既节省水资源又满足了中药材灌溉的需求。

种植中药材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管理,前来务工的村民每个月能有约2000元的收入。“除草、药材清洗和脱皮等工作都需要人工,目前我们村和周边村的30多名村民都在药材种植基地里工作。”王求朋说。

去年12月,半夏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合作社和一家中药饮片公司签订了订单,药材被收购一空。“我们种植的药材不愁销售,目前种植量远远满足不了合作方需求。”王求朋说。

今年基地还计划新建一个晾晒场。合作社将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一同种植,并进行深加工。“规模化种植能够使用专业化的机械,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又有十几户村民计划春节后种植中药材。我们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让中药材产业成为富民‘千金方’。”对于未来的发展,王求朋从产业振兴的角度进行谋划,希望能将中药材打造成为村庄的特色产业,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2022-01-1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996.html 1 中药材产业成富民“千金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