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永远的母亲河
■ 刘磊
我的故乡阿城地处武松打虎故地——山东省阳谷县,黄河与大运河在这里交汇。得益于家乡丰厚的文化底蕴,从小听着黄河与大运河的故事长大。
岁月流逝,好些故事渐渐淡出记忆,但“九曲黄河万里沙……”却如同“月姥娘圆圆……”“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等那些儿时的歌谣一般,挥之不去,永远印在了脑海里。
随着求学及跨黄河、过长江、出塞外,历经白山黑水爬冰卧雪的军旅生涯,在强筋健骨的过程中,渐渐知晓了世界上最长的尼罗河、流量及流域面积最大的亚马逊河、流经国家最多的多瑙河……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然而,流经故乡的那条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依旧最令我魂牵梦绕。黄河三峡、小浪底、晋陕大峡谷、乾坤湾、壶口瀑布、永济鹳雀楼、将军渡以及位于渤海之滨的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湿地,都会时常进入梦乡。这不仅源于其千百年来千余次泛滥而形成的桀骜不驯的性格,还因为其哺育了两岸一代又一代的黄河儿女,更缘于其与民族危机密切相关的沉痛记忆: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蒋介石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的黄河南岸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史称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之举,虽暂时打乱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为保卫武汉争取了时间,但同时也淹没了河南、皖北、苏北40余县的大片土地,80余万人惨遭溺死,千百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连年灾荒的黄泛区。
更有那次永生难忘、直击灵魂的壶口之旅。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天然瀑布,被誉为母亲河心脏。作为地球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以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状著称于世。她特色鲜明、奇绝壮观、四季变幻、诡谲迷离,有八大奇观之誉,惊魂摄魄之威。
对于壶口瀑布,早就心驰神往。虽然在电视里已多次目睹她的芳容,对她一见钟情、心仪已久,但即将与她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仍不免有些惴惴不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路上,不停地掏出手机看时间,心中默默地掐算着到达的时刻……路愈近,仿佛期盼愈强;心愈近,又似挣扎愈烈……“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到达壶口,望着周围壁立千仞的群山,听着万马奔腾般的喧嚣,我怀着激动、带着虔诚、揣着神往、伴着心仪、迎着愈来愈近的波涛,一步步走上前去,投入她的怀抱……
看着向来放荡不羁的滔滔黄河只能束缚在狭窄的石谷中,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山鸣谷应,不禁陷入沉思。想着古人在《尚书·禹贡》中只用八个字:“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就使壶口瀑布的形象跃然纸上,佩服至极!此时,心里只有两个字,那就是“震撼”。粗犷、深厚、庄严、豪放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千姿百态、壮观无比的壶口瀑布,则是黄河的代表。在这里,古今诗人和音乐家们奏出了一曲曲“黄河大合唱”,唱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
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1938年9月,25岁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亲临险峡急流、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聆听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号子,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回到延安,在破旧的窑洞里,他拖着病体,躺在病床上,让人记录下他口授的400多行气势磅礴的诗句,这就是不朽的诗篇——《黄河颂》。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去看望这位病床上的青年诗人时,听其朗诵《黄河颂》、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起共鸣,乐思如潮。于是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诗与乐的完美结合。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杰出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斯人已去,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置身壶口瀑布,才能真正感受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的滔天气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更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她,博大宽厚,柔中有刚;她,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她,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她,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河流域孕育了举世闻名、内涵丰富的黄河精神。正像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如今,黄河岸边,杨柳依依,风景如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筑梦华夏的新时代,我们坚信,黄河文化会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弘扬,黄河也会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