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水有景,还要有诗有文
■ 文/图 王军豪
“我看东昌风景好,何须开口便苏杭。”清代刘泰的《过东昌府城》一诗,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过了济宁,便是东昌”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很多人,甚至部分聊城人往往只推崇苏杭,“忽视”了东昌府。
诚然,聊城与苏杭在经济体量上有着不小的差别,但就文化底蕴来看,聊城丝毫不逊色。作为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聊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关于聊城的文学作品也不胜枚举。但为什么人们提起聊城就感觉缺少一丝文化味?这或许跟宣传力度不足有很大关系。刘泰的《过东昌府城》,如果不是在二干渠生态公园得以专门展示,可能依然鲜为人知。
江南水乡可以为世人向往,江北水城的名头同样也能更响亮。有水有景,还要有诗文的烘托。除了纸面上的宣传,相关部门不妨多从地方志中搜集关于聊城的诗文,通过相应载体展现出来,把聊城的历史文化具象化,从而提升聊城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