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村第一书记的“年终总结”
■ 文/图 刘敏
12月14日中午,阳光明媚。在村民冯君战的育苗大棚内,温度达到30多摄氏度。三座大棚内,有的西瓜苗已嫁接完,有的正待嫁接。
“最早的瓜苗,再有1个月就要栽种了,今年价格不错。”看着满棚的瓜苗,冯君战内心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三个大棚,占地20多亩,这里是高新区许营镇许东新村的瓜果育苗基地,位于韩庄村西首。改善传统育苗和农作物销售方式,育苗基地迎来了新生,开始探索蔬菜育苗规范化、集约化、智能化的道路。
这一变化,与市派驻村第一书记滕东辉有很大关系。原来,去年秋天,滕东辉任驻村第一书记后,经过长时间走访、调研,发现该村没有集体收入。受现实制约,想要改善村庄环境、维修基础设施都难以实现。
许营是有名的西瓜之乡,但由赵盘、韩庄、后王3个自然村组成的许东新村基础建设相对比较薄弱,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如何给许东新村带来新变化、新气象?这是滕东辉和新村领导班子要面对的问题。
“为增加集体收入,今年夏天许东新村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上级给予新村的30万元扶持资金,经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提议、商议、审议、决议,被投入到瓜果蔬菜育苗基地。合作社按照分红,每年向村集体上交2.1万元。”看着许东新村有了第一笔集体收入,滕东辉心里乐开了花。
许东新村耕地共5000多亩,其中,蔬菜大棚占地2000多亩。除了西瓜苗外,育苗基地还按季节培育茄子、豆角、西红柿、黄瓜、菜花等菜苗,主要在当地和周边乡镇销售。
“合作社+党支部”,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促进形成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许东新村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滕东辉期盼3个村能真正融入到一个大家庭里来。
“成立新村后,可对土地等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增加集体收入。明年,等大东外环通车后,交通更便利了。我们有西瓜、有蔬菜,新村计划建自己的蔬菜市场。”到许东新村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恰逢年终,滕东辉在自己的“年终总结”中,对许东新村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期许。
驻村一年多来,滕东辉多方奔走,为韩庄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为赵盘村更换路灯电缆,还修补村内道路、与镇政府协调改造排水沟。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K346路支线公交车开到了韩庄村东头。之前,离韩庄村最近的公交站点也有2公里远,如今,K346路支线公交车的临时停车场就设在了村东头,每天7班公交车,方便了百姓出行。
滕东辉计划明年帮村民把村中道路修成4米宽的沥青路,向东与大东外环打通。在韩庄村,还有3棵树龄400多年的古树,两棵古槐在村民院中,一棵皂荚树在一处胡同中的闲置宅基地上。古树历经沧桑,见证了时代变迁。为保护古树,也为让村民多一处休闲之地,滕东辉打算因地制宜,规划修建皂荚树口袋公园。
“皂荚树枝繁叶茂,树干两个人都抱不过来。夏天树荫浓郁,村民可以坐在古树下纳凉。”滕东辉说,那将是村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去年刚来村上,人生地不熟,老百姓也不信任。那时,我有空就在村里转悠,碰着谁和谁聊一会儿。在地里,碰见干活的,人家干啥,咱就帮着干点啥。时间长了,村民大都认识我了,我也能听群众说点儿心里话。”驻村一年有余,滕东辉从市城管局市政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转换了角色。滕东辉的驻村之路每一步都走得比较踏实,逐渐成为能驾驭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