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线上的“拓路者”
——走近市发展改革委价格管理工作者
■ 本报记者 曹天伟
2月13日晚10时许,刚忙完一天工作的赵璇整理好办公桌,在夜色中走出办公大楼。对她来说,加班加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2005年参加工作的赵璇,已经是价格战线上的一名“老兵”,现任聊城市发展改革委成本调查监审科、价格管理科科长。近年来,市发展改革委价格管理工作者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实干为先,勇于创新探索,在保持物价平稳运行、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良好价格环境的实践中摸爬滚打。他们探索出的多项改革经验做法得到宣传推广,特别是2022年,聊城市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选为全国先进。
把“数字”刻进心里
价格,被喻为度量民生冷暖的温度计,而一个个数字,就是这支温度计上的刻度。
面对大量复杂烦琐的数据,市发展改革委价格管理工作者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精细入微、严格审核,确保成本数据精确合理,为政府价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2022年,开展养老服务、停车服务、电力、教育、公交、物业、燃气、水利工程等行业领域成本监审及调查项目19项,审核成本共计38.07亿元,核减不合理成本共6.29亿元。
保供稳价,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民心。他们紧盯粮、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价格,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加强市场价格调查巡视和应急价格监测,建立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2022年,我市分4批次向市场投放政府储备冻猪肉550吨;全市总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894.51万元,惠及特殊困难群体34.2万人次,有效缓解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定价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针对群众关心关切的重点问题,他们广泛调研、反复论证,不断完善价格政策。为切实减轻学生家庭教育负担,科学合理制定我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策,赵璇和科室人员深入调查调研,广泛听取社会意见,收费标准比定价前最高降幅达57%。近年来,先后降低国有景区门票、公办及非营利性幼儿园保教费、基本殡葬服务等价格,进一步凸显其公益属性;规范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民办教育、物业服务等收费行为,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敢啃价格改革“硬骨头”
价格改革涉及面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抓改革,就要做好啃‘硬骨头’的准备。”多年来,市发展改革委价格管理工作者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积极推进价格工作改革创新。从深化落实电力价格改革到完善管道天然气价格机制,从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到制定出台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办法,从建立完善差异化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机制到灵活制定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政策,从制定出台我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政策到创新公办高中住宿分类分档管理机制……多项改革创新取得积极成效。其中,农本调查工作典型经验被《农民日报》《中国经济导报》刊发,在全国宣传推广,农业水价改革经验在全省印发推广,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政策、公办高中住宿分类分档管理机制等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多市学习借鉴。
价格改革往往涉及多方利益,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质疑,有时接起电话,对方就是一顿数落。工作中,他们注重听民意、集民智,广泛吸收社会意见,确保改革顺应民心民意。面对群众和企业提出的问题诉求,他们及时耐心地解疑答惑,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尽最大努力争取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站在新起点,市发展改革委价格管理工作者正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争做价格战线上的“拓路者”,努力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奋斗者答卷。